译文:
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宋以来始填此词调。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万里”三句:暗用王勃故事。写自己登临高阁时的兴致。传说王勃往道南昌,水神以风助之,一夕行四百余里。
正槛(jiàn)外:门外正是。
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楚江:指赣江。作:起。
木末(mùmò):树梢。一作“林杪”。
紧:深,浓。秋意已深。
休休莫莫:罢休,罢了。
乾坤:指天地。
着(zhuó):安放。
断送:逗引。角:号角。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淳祐七年(1247年)的春夏季节。在这个时候,吴潜居住在朝廷,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等重要职务。然而,七月份的时候,他遭到了台臣的攻击,被罢免了职务。随后,他被调任为福建安抚使。与此同时,他的兄弟吴渊在南昌工作。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词是词人前往福州途中经过南昌时所作。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创作背景详情»
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词人内心的情感。整篇文章通过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词人登高远望时的心境和情感变化。
上片主要写景,通过描写楚山云涨、楚江涛作等壮丽景象,展现了词人登临高阁时的兴致和激荡的心情。同时,引用了王勃的故事,将当下的登临与王勃当年的经历联系起来,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下片则更加注重抒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词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失意官场和未来前途的无奈和伤感。词人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仍然漂泊未定,感叹岁月无多,无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同时,通过使用“乾坤虽大愁难着”这样形象的比喻,将词人内心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篇文章运用了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词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同时,通过引用历史故事和运用倒装句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鉴赏详情»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然而次年他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吴潜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来改封许国公。然而他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被罢相,被贬谪到建昌军,后来又被徙到潮州、循州。
吴潜与姜夔、吴文英等人有交往,但他的词风更接近于辛弃疾。他的词作多抒发了他对于济时忧国的抱负和对于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他的词格调沉郁,感慨特深。他著有《履斋遗集》,并且还有一部词集《履斋诗余》。关于吴潜的生平和作品,这些著作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万紫千红,都不似、玉奴一白。三数萼、有冰霜操,无脂粉色。长共竹君松友伴,岂容蝶使蜂媒入。似惠和、伊任与夷清,兼三德。
能洁己,能娱客。成子后,调羹役。更岁寒风味,时然后出。春浅吹回羌管寸,夜阑吟费花笺尺。炯使星、两两月黄昏,真诗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