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焦山》原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jiāo
    shān
  • [
    sòng
    dài
    ]
    qián
  • tiě
    wèng
    xíng
    shì
    xiāng
    duì
    jīn
    jiāo
    cháng
    jiāng
    wàn
    dōng
    zhù
    xiǎo
    chuī
    juàn
    jīng
    tāo
    tiān
    yún
    lái
    shuǐ
    fān
    shàng
    xià
    tiān
    gòng
    shuǐ
    xiāng
    yāo
    yuǎn
    xiù
    míng
    huì
    hǎo
    jǐng
    huà
    nán
    miáo
  • hún
    suí
    chén
    fēn
    sòng
    weì
    zhàn
    sūn
    cáo
    huí
    tóu
    qiān
    zài
    chén
    chī
    jué
    tíng
    gāo
    weí
    yǒu
    tīng
    biān
    ōu
    guǎn
    rén
    jiān
    xìng
    feì
    qīng
    xiāo
    ān
    shēn
    feī
    shǒu
    xiè
    chén
    xiāo

原文: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水调歌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镇江城像铁瓮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注释: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屹立长江中。
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三国孙权建。
金焦:金山和焦山。二山对峙,俱屹立大江中。
晓吹:晨风。
岫(xiù):峰峦。
混隋陈:混:统一。这句说隋灭陈,南北统一。
分宋魏:南朝刘宋与鲜卑族拓跋氏的魏对峙。
孙:孙权。曹:曹操。
痴绝:指回想历代史事时想得出神。
一抹:形容轻微的痕迹。
举手:分别时的动作。
谢:告辞。
尘嚣(xiāo):指尘世。尘:尘世、人间。嚣:市集,做买卖的地方。 《水调歌头·焦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吴潜是宋理宗嘉熙二、三年间(1238-1239)任职镇江知府时创作的这首词。镇江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争雄之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处。这里有许多古迹和流传的佳话,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每一位文人来到这里,都会被这里的景色和历史文化所深深吸引。

吴潜也不例外,他在镇江这个环境下创作了这首词。镇江的风景壮丽,山水相依,美不胜收。这里的山川河流、古桥古塔、园林景观等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吴潜通过描绘镇江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意。

此外,镇江还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吴潜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文人交流、切磋文学艺术,互相启发。这种文人相聚的氛围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激励。他在这里与其他文人共同探讨文学艺术,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总之,吴潜在镇江这个充满历史文化氛围的地方创作了这首词。他通过描绘镇江的美景和借助文人相聚的氛围,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这首词成为了他在镇江时期的创作成果,也是他对这个地方的一种致敬和纪念。 《水调歌头·焦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登临抒怀的词作进行分析和解读。词作的上片以写景为主,词人通过描绘铁瓮、金山和焦山等景物,展现了镇江城古来形胜的特点。词人用概括、有力的语言表达出山水的磅礴之势,同时通过描写江水的浩大声势和山水相问的壮丽景致,营造出开阔的境界。词人还通过描绘天际孤云、水际孤帆和天共水相邀的情景,展现了江天、江水的浩渺之美。词人在描写远岫忽明晦的景致时,通过使用“忽”字体现出明暗的瞬间性,表达了词人对美景的兴奋和无法描绘的遗憾。

下片以历史的角度为切入点,词人通过描述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词人在回顾历史后,回到现实,倚立江边感慨万千。词人对古来枭雄的向往和自己现实境遇的对比,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词人羡慕江边的鸥鹭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人间兴废的困扰,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向往。最后,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飞上天空,离开尘世,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闷。

整首词融合了写景、怀古和抒情三个层面,语言纯熟,意境开阔,给人以深思和回味的感觉。 《水调歌头·焦山》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吴潜的照片
吴潜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他于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然而次年他被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吴潜被任命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来改封许国公。然而他被贾似道等人排挤,再次被罢相,被贬谪到建昌军,后来又被徙到潮州、循州。

吴潜与姜夔、吴文英等人有交往,但他的词风更接近于辛弃疾。他的词作多抒发了他对于济时忧国的抱负和对于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他的词格调沉郁,感慨特深。他著有《履斋遗集》,并且还有一部词集《履斋诗余》。关于吴潜的生平和作品,这些著作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

宋代 徐鹿卿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
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宋代 葛长庚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

宋代 戴复古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