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园里太液池的荷花,再不像从前那么娇艳。还曾记得,花承雨露春风,人蒙浩荡皇恩,玉楼金阁,富丽宫殿。声名在后妃中像兰花一样芬芳,脸庞如莲花般红润光鲜,常常陪伴在君王身边。忽然一声惊天动地的鼙鼓,宫廷的繁华烟消云歇。
朝廷土崩瓦解,君臣风飘云散。这亡国的千古遗恨,叫我向谁诉说?面对破碎山河,我只能仰天哭泣,血泪斑斑洒满衣前。被掳北行,驿馆中夜晚常被战乱恶梦惊醒,天刚破晓,又复北行,车轮碾碎月影,颠簸在荒寒的关山。仰望一轮冷月,殷切询问嫦娥,能否容许我追随你,超脱尘世与月亮同圆同缺。
注释:
太液芙蓉:唐代长安城东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此借指南宋宫廷。芙蓉,即荷花,比喻女子姣好的面容。
浑不似:全不像。
春风雨露:比喻帝王的宠爱。
玉楼金阙:指富丽的皇宫。
兰馨:本是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的后妃。馨,一作“簪”。
晕潮:指女性脸上泛起红润的美丽光彩。
鼙鼓:指战鼓。
龙虎:比喻南宋的君臣。
风云:形容国家的威势。
山河百二:险要之地。
客馆:指驿馆,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宫车:指作者和后妃一行乘坐的车子。
从容:舒缓不迫。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276年春,当时元军攻陷了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市),并押解太后、昭仪等一批后妃前往大都(内蒙古正蓝旗东)。在这个背景下,王昭仪面对自己从昔日君王宠爱到如今成为阶下囚的巨变,心情复杂,她挥笔写下了这首《满江红·太液芙蓉》,并将其题写在驿站的墙壁上。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创作背景详情»
《满江红》是一首描写南宋灭亡后深宫女子王清惠的心情的词。词的上片是对旧时的追忆和感慨,描述了南宋宫廷破损、嫔妃憔悴的景象,以及王清惠曾经在皇宫里受宠的美好时光。然而,突然传来的元军入侵打破了她们的美梦,南宋朝廷对边防危机的忽视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这部分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历史教训的惨痛。
下片则写出了王清惠对宋朝灭亡的悲痛之情。她表达了对宋朝灭亡的无尽悲痛,对朝廷失策和用人不当的愤怒。她描述了自己在囚旅生活中的惊恐和忧伤,与过去的豪华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她表达了对摆脱苦难生活的渺茫希望,希望能够与嫦娥一起享受清静的生活。这部分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向往。
这首词的作者王清惠是南宋宫中的昭仪,她不仅表达了个人的遭遇和悲痛,还关注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她展现了深沉的家国之痛和民族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她敏锐的政治见识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满江红》是王清惠在北上途中在夷山驿站墙壁上题写的,她借此表达了对南宋灭亡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词以其深情和悲壮的气息,成为了南宋灭亡后的代表作之一。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赏析详情»
这里的“忽”字正是表达了这种突然的转变,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国家的悲愤和无奈。接下来的几句,词人以“烟尘”、“烽火”等词语描绘了战乱的景象,形容了国家的破败和动荡。而“烟尘”一词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指代了词人自己的心情,他的心灵也被战乱所笼罩,犹如烟尘一般迷茫和无助。
最后一句“独倚危楼,凭阑干,长叹连天”则是词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无奈之情的真实写照。他独自站在危楼之上,凭栏而立,长叹连天,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无奈。整首词以悲愁的笔调,抒发了词人对于国家破败和自身遭遇的悲伤和无奈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变迁,表达了对于国家破败和个人遭遇的悲愤和无奈之情。词人运用了比兴手法和形象描写,使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和真实。整首词以悲愁的笔调,展现了词人对于国家破败和自身遭遇的悲伤和无奈之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赏析二详情»
万紫千红,都不似、玉奴一白。三数萼、有冰霜操,无脂粉色。长共竹君松友伴,岂容蝶使蜂媒入。似惠和、伊任与夷清,兼三德。
能洁己,能娱客。成子后,调羹役。更岁寒风味,时然后出。春浅吹回羌管寸,夜阑吟费花笺尺。炯使星、两两月黄昏,真诗伯。
挥手华堂,重整顿、选花场屋。
撩鼻观、飞浮杂沓,异香芬馥。
金缕尚馀闲态度,冰姿早作新妆束。
恨尊前、缺典费思量,无松竹。
蜂蝶恨,何时足。
桃李怨,成粗俗。
为情深、拚了一生愁独。
菊信谩劳频探问,兰心未许相随逐。
想从今、无暇劚蔷薇,鉏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