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感》原文赏析

  • jīn
    mén
    ·
    qiū
    gǎn
  • [
    sòng
    dài
    ]
    shì
  • jīn
    duàn
    sòng
    nián
    cán
    shǔ
    zuò
    tīng
    cháo
    shēng
    lái
    bié
    míng
    cháo
    chù
  • jīn
    zūn
    绿
    lái
    suì
    jīn
    xiāo
    yuán
    fǒu
    jiǔ
    xǐng
    mèng
    huí
    chóu
    lán
    hái

原文: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相关标签:秋天夜晚写雨友人抒怀谒金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今夜一场秋雨,结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为爱听那钱塘江的潮声,就来到了送友话别的江边。明天将奔向什么地方?有负于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还能相聚吗?酒醒梦醒还有多少愁?尽管夜深了,我一人还在自言自语。

注释:谒金门:词牌名。断送:犹言结束。残暑:暑天最后最热的时间在三伏,俗称“秋老虎”。浦:水滨,这里指钱塘江边。孤负:对不起。金尊:金杯。绿醑(xǔ):绿色美酒。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来岁:明年。圆:团圆,引伸为相聚。回:醒来。几许:多少。夜阑:夜深。 《谒金门·秋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词的创作,创作时间约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十五日。当时,作者苏东坡在杭州担任通守一职。这首词与他的另一首作品《谒金门·秋夜》类似,都是东坡与他人互相赠送的作品。 《谒金门·秋感》创作背景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有美堂暴雨

宋代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清代 纳兰性德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一)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版本二)

望海楼晚景 / 望湖楼晚景

宋代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