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 指秋雨中的一半已经被风吹散。
木叶:树叶。
“残月”句: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 - 形容作者因思念而心神不宁,不知情人去向。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纳兰性德在1682年秋季期间,随扈出巡南北并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的情况。然而,由于他忙于国家大事,无法与自己心爱的人团聚。正值秋季,他眼见着黄叶被秋风吹落,心中充满了愁苦和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为了表达自己的愁苦和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一首词的主题是相思之情。词人在归途中,回忆起曾与所思一同走过的道路,但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怀念和惆怅。词中运用了细致清新、委婉自然的描写手法,通过秋雨和秋风的描绘来表达愁思之情。此外,词中还使用了前人的意象和名句,使整首词既熟悉又清新。例如,引用了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木叶”意象,以及柳屯田的《雨霖铃》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的名句。这些意象和名句都能够传达出秋的孤寂悲凉的情感,非常适合表达悲秋之情。此外,词中还提到了这首词有多个版本,每句都有不同的表述,这给读者增加了艺术对比的空间。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表述,可以发现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在“木叶纷纷归路”和“黄叶青苔归路”之间的选择,前者更强烈地表达了秋的氛围,而后者则减弱了悲秋情感。同样,“晓风残月何处”和“展粉衣香何处”也各有千秋,前者更具亲和力,后者则增强了失落感和情感程度。整体而言,这首词以婉约细致的风格表达了相思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愁思之情。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赏析详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