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原文赏析

  • meǐ
    rén
    ·
    chūn
    qíng
    zhī
    dào
    huā
    báo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chūn
    qíng
    zhī
    dào
    huā
    báo
    piàn
    piàn
    cuī
    líng
    luò
    yáng
    shì
    jìn
    huáng
    hūn
    dào
    rén
    jiān
    yóu
    yǒu
    weì
    zhāo
    hún
  • yín
    jiān
    bié
    mèng
    dāng
    shí
    wǎn
    tóng
    xīn
    weí
    pàn
    zuò
    mèng
    zhōng
    rén
    suǒ
    xiàng
    huà
    qīng
    huàn
    zhēn
    zhēn

原文: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相关标签:写花追忆爱情虞美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的景色又到了梨花飘落的时候,夕阳西下,黄昏来临,却不知道人间还有人因思念而忧伤,无法自拔。
曾经有过浓情蜜意,海誓山盟。为了她,我愿意成为她梦中的人,所以整天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真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我相会。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最初是唐代教坊曲,最早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也有其他名字,如《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是双调,共五十六字,上下两段各四句,都是两个仄韵转两个平韵。
梨花薄:指梨花丛密的地方。薄:指草木丛生的地方。
不道:相当于不管、不顾。招魂:招回生者的魂魄。《楚辞》中有《招魂》篇,汉王逸题解:“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其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银笺(jiān):涂有银粉的纸。
同心苣(qǔ):相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也指织有这种图案的同心结。古人常用它来象征爱情。
判作:甘愿做。
索:相当于应该、必须、得到。真真:美人的代称。在这里借指思念的对象,可能是情人或妻子。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词人在康熙十七年目睹了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并由此联想到了他已故的妻子卢氏。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他创作了这首词。这个背景描绘了词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了对妻子的思念,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这首词可能是词人用来表达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对逝去爱情的回忆。通过描述梨花的开放和凋谢,词人将自然景观与他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和对逝去爱情的痛苦。这个背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这首词的情感背景和词人的创作动机的重要线索。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同心苣》是一种织有相连的火炬形图案的同心结,它象征着爱情的信物,就像记载了誓言的素笺一样。这些实物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容若他们曾经的恩爱和欢娱。然而,面对即将离去的容若,他迅速转入虚幻的世界,用“清夜唤真真”这一典故,描绘了他想象中的情景。

容若仿佛幻想着自己身处于传奇故事中,只要长时间地呼唤,他心爱的人就会从画中走出来,与他重聚。传说中,一个书生迷上了画屏中的女子,但不幸的是,她无法来到现实世界,只能让书生痴痴地呼唤。后来,书生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指点,他被告知在呼唤一百天后,要用百家彩灰酒灌醉她,这样她就会真实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幸福的生活开始了,他们有了孩子,一切都变得美满无比。

然而,尽管他们的感情深厚,书生还是受到了他人的影响,他决定用剑除去那个来路不明的真真。真真的心也变得冷漠,她带着孩子离开了,重新回到了画中,再也不出来。清夜的长时间呼唤,只是让画中的人沉默地承受着伤痛。

这篇赏析通过描述同心苣和书生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同心苣象征着两人的爱情,而书生的幻想和决定则暴露了他的自私和不成熟。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深思爱情的真实性和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可能犯下的错误。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赏析详情»

赏析二

这篇词赏析描述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词的上片以梨花盛开的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妻子的怀念。词中的“春情只到梨花薄”一句,不仅指梨花因为春天的流逝而凋谢,也暗示了妻子年轻而不幸离世的遗憾。接着,词中的“斜阳”一句责问斜阳为何匆匆下山,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希望她能复活重生。

下片则写出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词人将与妻子的定情诗句写在银笺上,并打上同心结,以示对妻子的爱永不变。词中还描绘了词人甘愿成为妻子的梦中人,希望能在梦中与她相聚;或者对着妻子的遗像呼唤她的名字,希望她能复活。这些情感在词人的悼亡词中经常流露,表明词人对妻子的深情不渝。

整篇词赏析上片以景写情,自然过渡到下片的直抒胸臆,词意流畅贯注,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赏析二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写情

唐代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春日行

南北朝 鲍照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桂殿秋·思往事

清代 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