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原文赏析

  • xuě
    hòu
    dào
    qián
    míng
    suì
    宿
  • [
    sòng
    dài
    ]
    shì
  • mén
    wài
    shān
    guāng
    jīng
    jiē
    qián
    chǐ
    齿
    xiān
    xíng
  • fēng
    huā
    cháng
    chūn
    yuàn
    yún
    yuè
    cháng
    lín
    chéng
  • weì
    niú
    yáng
    shāng
    zhì
    jié
    qiě
    kàn
    què
    nòng
    xīn
    qíng
  • gēng
    xié
    beì
    liú
    sēng
    dài
    tīng
    cuī
    yán
    xiè
    zhú
    shēng

原文: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相关标签:写景写雪抒情乐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门外,漫山都是白雪,闪闪发光,照得眼睛发亮。连马儿都感到惊奇。我兴致勃勃地踏着雪去游览,把木屐的齿痕一一印在石阶上。
雪花误入了这个乾明寺,云端上月亮出来了,与雪光相映成辉,照得乾明寺像是灯火通明的不夜城一样。
不能容忍牛羊踩踏这洁白的雪,静静地观看那喳喳欢鸣、在晴朗天空中飞翔的鸦雀。
我还要带着被褥在僧床上留宿,好倾听融化雪水时,从屋檐上滴落的竹子发出的音乐。

注释:
乾明寺:位于今湖北黄冈东部。
屐齿:指木屐底部的齿痕。
风花:指雪花。
长春苑:指皇帝的宫苑。尉迟偓在《中朝故事》中说:“长春宫,园林繁茂,花木无所不有,芳菲长得像三春节一样。”这里借喻乾明寺。
不夜城:《齐地记》中说:“古时有太阳日夜出现在东莱,所以莱子在这里建立了这座城,以不夜为名。”这座古城位于今山东文登东北方85里处。这里借喻乾明寺。
至洁:指洁白的雪。
新晴:天刚放晴。
摧檐泻竹:指白雪融化时从屋檐上滴落的竹子。
榻: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床,泛指床。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冬天黄州大雪的情景。苏轼在《书雪》中提到,今年黄州下了一场大雪,积雪高达一尺。他种植的麦子正好得到了这场雪的滋润,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然而,他也意识到,舍外没有薪米的人们却因此而担忧不安,这让他感到悲伤。

苏轼在这个背景下写了多首咏雪的诗词,其中包括《次韵陈四雪中赏梅》和《满江红·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这篇创作背景介绍了其中的一首词作品,展示了苏轼对大雪的感受和思考。这些作品通过描绘雪景和表达对雪的喜悦,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得赏析。

首先,诗人运用了温庭筠和韦庄的诗意,以“马亦惊”来烘托出漫山皆雪的壮丽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借用他人诗句的手法,使诗中的雪景更加生动有力。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乾明寺的雪景,展现了对寺院美景的惊叹和爱赏之情。他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寺中的雪景,将严冬中的梨花开放与雪景相结合,给人以意境相仿的感受。同时,他还用“云月长临不夜城”来形容寺中的月光和雪光,使整个寺院在夜晚显得通明如白昼。

诗人还表达了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之情,他用“未许牛羊践踏”来强调雪景的纯洁,决不能让牛羊破坏她的美丽。而“且看鸦雀戏弄间”则展示了雪晴之后,鸟雀在梨花间嬉戏的美好景象,给人以愉悦的心情。

最后,诗人选择在乾明寺留宿,目的是为了欣赏大雪融化之景。他用“遂宿”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而“卧听融雪之声”则展示了他对雪水流动时发出的声响的期待。这种留连不返的情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雪后游乾明寺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热爱,表达了乐观的态度。虽然不是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之作,但也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样“俗”、“拙”、“不成语”。整体而言,这首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薛宝钗·雪竹

清代 环山樵

大雪北风催,家家贫白屋。
玉树犹难伸,压倒千竿竹。
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
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
无复绿猗猗,何如在淇澳?
寒林尽白封,奚第琅玕独。
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
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搦管坐空斋,不听声谡谡。
缅怀文典可,佳画添几幅。
更思僵卧人,岂只食无肉。

卜算子·雪江晴月

清代 董以宁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题寒江钓雪图

近现代 释敬安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宿迁道中遇雪

宋代 陆文圭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
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
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
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
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

贺新郎·九日

宋代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