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荆江亭即事》原文赏析

  • bìng
    jīng
    jiāng
    tíng
    shì
  • [
    sòng
    dài
    ]
    huáng
    tíng
    jiān
  • hàn
    chǎng
    zhōng
    lǎo
    fāng
    bìng
    weí
  • jìn
    rén
    shuǐ
    ōu
    shí
    yǒu
    guī
    niú
    guò
    mén
    chén
    duì
    huī
    háo
    qín
    shào
    yóu
  • zhèng
    zhī
    wēn
    bǎo
    weì
    西
    fēng
    chuī
    leì
    téng
    zhōu

原文: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相关标签:感慨怀念

译文及注释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伏波:汉朝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年六十二,还骑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菩提:和尚。菩提坊:传说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秦少游:秦观,高邮人,善词能诗,“苏门四学士”之一。时已病死于广东藤州。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注释:
翰墨场中老伏波:在书画场所中,有一位年老的伏波(马援)。
菩提坊里病维摩:在菩提坊里,有一位生病的维摩(和尚)。
近人积水无鸥鹭:近来的水中没有鸥鹭。
时有归牛浮鼻过:有时会有归牛浮鼻经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闭门寻找句子的陈无己(陈师道)。
对客挥毫秦少游:对客人挥毫的是秦少游(秦观)。
正字不知温饱未:正字(陈师道)不知道是否温饱。
西风吹泪古藤州:西风吹动着泪水,古藤州(广东藤州)的地方。 《病起荆江亭即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伏波:汉朝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年六十二,还骑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
(注:伏波是马援的封号,表示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和威武。他在六十二岁时仍然能够骑马,并且坐在马鞍上四处观望,展示出他仍然可以继续为国家效力的意愿。)

菩提:和尚。菩提坊:传说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
(注:菩提是佛教中指觉悟和智慧的意思,和尚是佛教中修行的人。菩提坊是传说中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也是佛教徒修行的场所。)

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王直方诗话》:陈无己有“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之句,大为山谷所爱。
(注:陈无己是陈师道的别号,他当时担任秘书省的正字职务。《王直方诗话》中提到了陈无己的诗句“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这句诗深受山谷的喜爱。)

秦少游:秦观,高邮人,善词能诗,“苏门四学士”之一。时已病死于广东藤州。
(注:秦少游是秦观的别号,他是高邮人,擅长写词和诗歌,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当时已经因病去世,死在广东藤州。) 《病起荆江亭即事》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公元1101年初,黄庭坚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然而,由于他刚刚病愈,他决定辞谢这个职位,不去就任。在等待新的任命时,他来到江陵,并在那里写下了十首《病起荆江亭即事》。以下是其中的两首。

这段创作背景发生在中国北宋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黄庭坚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被誉为“文学宗师”。然而,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健康,经常受到疾病的困扰。

1101年初,黄庭坚接到了吏部员外郎的任命,这是一个重要的政府职位。然而,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他刚刚病愈,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因此,他决定辞谢这个职位,不去就任。

在等待新的任命时,黄庭坚来到了江陵。江陵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位于长江边上,风景优美。在这里,黄庭坚找到了一座名为荆江亭的亭子,他在这里静静地思考和写作。

在这段时间里,黄庭坚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宁愿。于是,他开始写下了《病起荆江亭即事》这一系列诗歌作品。

这两首诗歌描述了黄庭坚在荆江亭的所见所感。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陵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疾病的思考和对健康的珍惜。

这段创作背景展示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独特魅力。尽管他身体不太健康,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他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黄庭坚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健康的珍视。 《病起荆江亭即事》创作背景详情»

解读

这篇解读主要是对两首诗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羁留地的萧条冷落的境况,以及他一生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苦。诗中使用了典故,比如将自己比作文坛老将和庙里的病和尚,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作者引用了马援的名句“常恐不得死国事”,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后半部分则是通过描写鸥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无法归隐的心情。诗中还借用了陈咏的诗句“隔岸水牛浮鼻渡”,但将其中的“渡”改为“过”,使得诗句更加准确和生动。

第二首诗是对秦观和陈师道的悼念和怀念。诗人通过描写两位朋友在创作时的不同表现细节,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才华。陈师道闭门谋篇,表现出他创作的艰辛;而秦观则善于在客人面前挥毫,展现出他的潇洒。两人一个沉默内敛,一个豪放洒脱,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但可悲的是他们的才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陈师道沦为下属,而秦观则在荒远之地客死。这使人感到惋惜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篇解读通过分析诗中的典故和细节,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和朋友的境遇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才华被埋没的痛心。 《病起荆江亭即事》解读详情»

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照片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

猜您喜欢

竹枝词二首

宋代 黄庭坚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次韵裴仲谋同年

宋代 黄庭坚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赠高子勉四首 其二

宋代 黄庭坚

张侯海内长句,晁子庙中雅歌。
高郎少加笔力,我知三杰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