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既然我已经戒了酒,就不再唱歌了。在宴席上,大家都在喝酒,而我一个人却只是坐在那里观看。座上的客人要我写首小词,于是我拿起笔来写。我这一生几乎都是在酒中度过的,但是消磨万事也没有什么过错。现在身边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如果我不喝酒,她们就会嘲笑我。花儿像是病了一样瘦弱,春天的忧愁无法排遣。那就干脆把酒杯都递到我手里来,不要再留着它了,我要喝酒。管它月斜人散呢!
注释:西江月:原为唐代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宴集:宴饮的集会。
坐客:座上的客人。坐,通“座”。
援笔:执笔,提笔。
断送,犹言度过。破除:亦指度过、消磨之意。此二句以集句歇后“酒”字。
远山横黛,指眉毛。蘸(zhàn),原意为物体沾染液体。此字被称为传神之字。秋波,眼波,此写敬酒女子的眉眼神情。
等闲:无端。
遮拦:排遣。
不道:犹不思,不想。此为反辞,谓“何不思”。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放荡不羁,嗜酒任性,对人生持玩世不恭的态度。然而,当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于是发愿戒酒吃素,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然而,命运却对黄庭坚开了一个玩笑。他被贬谪到了黔州,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感到孤独和无助,对生活充满了失望和苦闷。于是,他重新开始了饮酒,放纵自己,好像逃避现实一般。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庭坚创作了这首词。词中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抱怨和对生活的迷茫。词中的意境深沉而凄凉,让人感受到了黄庭坚内心的孤独和苦痛。
这首词大约是在元符二年(1099年)黄庭坚被贬谪黔州之后创作的。它是黄庭坚在贬谪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宣泄,也是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通过这首词,黄庭坚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独特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己的自责。
这首词不仅是黄庭坚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反思。它通过诗意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让人们感受到了黄庭坚内心的痛苦和迷茫,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索。这首词成为了黄庭坚文学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创作背景详情»
《醉后赏花》是一首以作者戒酒后再次开戒饮酒为题材的词作。词中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意念和及时行乐的狂放旷达胸怀。
词的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以议论破题,一扫传统词的绸缪婉转调。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是他阅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慨。然而,它们又以“歇后”的形式出现,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这两句词分别化用了韩愈的两句诗,通过作者的组织,竟成为一联工整的对偶,点化之妙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远山横黛蘸秋波”一句,描绘了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这句词中的“远山”与“秋波”文人的笔下已被用得烂熟,而加上一个“蘸”字,则使整个境界更加生动。尽管有宾客、歌女劝酒,但作者因戒酒不饮,而成为众人的笑柄,故上片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
下片则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是对花伤春。“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前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等闲”意谓“无端”,显然这写的是暮春花残之时。后句写春愁撩人,无处排遣,“遮拦”即“排遣”之意。所谓“春愁”不光是指伤春意绪,而有着更深的意蕴,它是作者宦海浮沉、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愁闷不平的总和。因此,接下来说:“杯行到手莫留残。”还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吧!这一句也是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的诗句,而“留残”则又本于庚信六言诗《舞媚娘》:“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和对酒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和对享乐的向往。
整首词以酒为线索,通过对酒的描述和借酒浇愁的意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词中运用了对偶、化用等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境界更加丰富。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感慨,又有狂放的豪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西江月·断送一生惟有》赏析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