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原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
    sòng
    dài
    ]
    zhū
  • jiàn
    yán
    chūn
    shān
    kōng
    qiān
    tài
    weī
    shí
    gāo
    chā
    yún
    duān
    xiǎng
    xiàng
    yáng
    qiú
    liǎo
    xiào
    liǎng
    wàng
    shēn
    shì
    lái
    diào
    gān
    竿
    lín
    jiān
    feī
    juàn
    shǐ
    zhī
    hái
    <
    b
    r
    /
    >
    zhōng
    xìng
    zhǔ
    gōng
    jiù
    bìn
    máo
    bān
    chí
    shì
    háo
    jié
    xiāng
    shí
    jiān
    weǐ
    kuáng
    xīn
    shì
    xiàn
    chī
    ér
    dǐng
    fàng
    rèn
    shū
    wán
    shuǎng
    dòng
    xīn
    dǒu
    qiān
    zhào
    lín
    luán

原文: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馀千太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相关标签:水调歌头

宋代诗人朱熹的照片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名是沋郎,小字是季延,字是元晦,一字是仲晦,号是晦庵,晚年被称为晦翁。此外,他还被称为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等。

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祖籍是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他的家族是汉族。

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他是自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除了儒学,朱熹还涉猎诗词创作,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而著称。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朱熹于1200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0岁。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朱文公,以表彰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弓剑出榆塞

宋代 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近现代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宋代 李处全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