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钟鼓寒》原文赏析

  • gēng
    lòu
    ·
    zhōng
    hán
  • [
    táng
    dài
    ]
    weí
    zhuāng
  • zhōng
    hán
    lóu
    míng
    yuè
    zhào
    tóng
    jīn
    jǐng
    shēn
    yuàn
    xiǎo
    tíng
    kōng
    luò
    huā
    xiāng
    lòu
    hóng
  • yān
    liǔ
    chóng
    chūn
    báo
    dēng
    beì
    shuǐ
    chuāng
    gāo
    xián
    àn
    zhān
    dài
    láng
    láng
    guī

原文: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相关标签:思妇怀人相思更漏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
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
暝(míng):昏暗。
古桐:老桐。
金井:以铜为栏的井。
灯背:意思是掩灯。
水窗:临水之窗。一作“小窗”。
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
郎不归:一作“归未归”。 《更漏子·钟鼓寒》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作的来源和创作背景。据介绍,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但它是一首代表思妇心声的词作。这首词是韦庄为了应对某种歌曲而创作的。 《更漏子·钟鼓寒》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受思妇的孤独和寂寞。整篇赏析通过描写思妇的视觉和感觉,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妙合无垠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审美享受。与李白的《菩萨蛮》相似,该词通过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深深的韵味。

下片则通过时间的推移,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描述了黎明时分的景象,而思妇仍然背着灯,守着窗,渴望着心上人的归来。通过描写思妇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失望。特别是“待郎郎不归”这句点睛之笔,更加凸显了思妇的伤心之情。整篇赏析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示了思妇的长久凝望和痴情,以及逐渐走向失望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描写思妇的视觉、感觉和行为,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妙合无垠的意境。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示了思妇的长久凝望和痴情,以及逐渐走向失望的过程。整篇赏析给人以深深的韵味,读来令人陶醉。 《更漏子·钟鼓寒》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韦庄的照片
韦庄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是晚唐时期的诗人、词人,出生于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他是汉族,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也是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

韦庄与温庭筠一起被称为“花间派”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相似,因此也被合称为“温韦”。韦庄擅长写诗,他的长诗《秦妇吟》以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为题材,在当时非常有名气,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的诗集《浣花集》共有十卷,后来还有人将他的词作辑录为《浣花词》。《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共三百一十六首。

关于韦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并不确定,只能大致推测。

猜您喜欢

暴雨

唐代 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悼亡姬

唐代 韦庄

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
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唐代 韦庄

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何须见我眼偏青,
未见我身头已白。茫茫四海本无家,一片愁云飏秋碧。
壶中醉卧日月明,世上长游天地窄。晋朝叔夜旧相知,
蜀郡文君小来识。后生常建彼何人,赠我篇章苦雕刻。
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间隔。如今世乱独翛然,
天外鸿飞招不得。余今正泣杨朱泪,八月边城风刮地。
霓旌绛旆忽相寻,为我尊前横绿绮。一弹猛雨随手来,
再弹白雪连天起。凄凄清清松上风,咽咽幽幽陇头水。
吟蜂绕树去不来,别鹤引雏飞又止。锦麟不动惟侧头,
白马仰听空竖耳。广陵故事无人知,古人不说今人疑。
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坐中词客悄无语,
帘外月华庭欲午。为君吟作听琴歌,为我留名系仙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