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原文赏析

  • shā
    xíng
    ·
    jià
    xuān
    jīng
  • [
    sòng
    dài
    ]
    xīn
  • jìn
    tuì
    退
    wáng
    xíng
    zàng
    yòng
    shè
    xiǎo
    rén
    qǐng
    xué
    fán
    jià
    héng
    mén
    zhī
    xià
    chí
    zhī
    niú
    yáng
    xià
  • weì
    líng
    gōng
    zāo
    huán
    dōng
    西
    nán
    beǐ
    zhī
    rén
    cháng
    jié
    ǒu
    ér
    gēng
    qiū
    weí
    shì
    zhě

原文: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相关标签:抒怀愤懑踏莎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明白进退之道,需要时勇往直前,不需要时则退隐藏匿。不妨暂时扮演一回“小人”的角色,效仿樊须学稼,亲自耕种田园。安于贫穷,乐于追求道德之道,保持清心寡欲,这样就能快乐地自我满足。多年来,我像孔子一样四处奔波,南往北来,一心从政,却遭受了各种挫折。还不如学习隐士长沮桀溺,隐居躬耕,不要像孔子那样四处奔波。

注释:
- 踏莎行:词牌名,又称为“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这是一种双调小令,收录于《张子野词》中,属于“中吕宫”的曲调。全词共五十八字,上下两部分各有三个仄韵。每句四个字,采用对偶的方式。
- 行藏用舍: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根据情况选择行动或退隐。
- 小人请学樊须稼: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小人请效仿樊须学习耕种。
- 长沮桀溺耦而耕:出自《论语·微子》。意思是长沮和桀溺一起耕种田地。
- 丘何为是栖栖者: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孔子为什么要四处奔波。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辛弃疾的乡村别墅“稼轩”。辛弃疾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从江西安抚使改官为浙西提点刑狱公事,但很快又被罢免,成为一名谏官。之后,他选择隐居在上饶带湖地区,过了十年的时间。这首词很可能是在他首次被罢官后,刚开始在带湖地区闲居的时候创作的,大致创作时间是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辛弃疾的《踏莎行》是一首集经句而成的佳词。词的上片以“进退存亡”开篇,引用《易经》中的文言,表达了只有圣人才能懂得并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存则存,该亡则亡的道理。接着,词中引用《论语》中的语句,表达了如果受到统治者的信用,就出仕;如果被舍弃,就隐居的思想。词中还借用了《论语》中的樊须请学稼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现在不为朝廷所用,可以退居田园,效法樊须,学稼学圃的意愿。接下来的“衡门”和“栖迟”两句,描写了归耕生活的乐趣,表达了隐居者安贫乐道的心态。最后一句则借用了《诗经》中的“君子于役”一句,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情调。

下片则以孔子反对学稼的故事为转折,进一步说明了耕稼之乐。词中引用了《论语》中孔子离开卫国的故事,表达了孔子对军旅之事不感兴趣,选择离开的决定。通过这个故事,词中表达了耕稼之乐的重要性。

整首词通过引用经典文献中的语句和故事,将经典与诗词相融合,展现了辛弃疾豪放不羁、富于创新精神的特点。词中表达了归隐躬耕的恬静可喜,以及耕稼之乐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词赏析了辛弃疾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踏莎行

宋代 刘敞

蜡炬高高,龙烟细细。玉楼十二门初闭。疏帘不卷水晶寒,小屏半掩琉璃翠。
桃叶新声,榴花美味。南山宾客东山妓。利名不肯放人闲,忙中偷取工夫醉。

踏莎行(上巳日遇华严寺)

宋代 秦观

昨日清明,今朝上巳。莺花著意催春事。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
沂水行歌,兰亭修禊。韶光曾见风流士。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踏莎行(中秋玩月)

宋代 毛滂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行云会事不飞来,长空一片琉璃浅。
玉燕钗寒,藕丝袖冷。只应未倚阑干遍。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