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秋夕》原文赏析

  • tài
    qiū
  • [
    táng
    dài
    ]
    wáng
    chāng
    líng
  • shuǐ
    宿
    yān
    hán
    dòng
    tíng
    shuāng
    luò
    weī
  • yuè
    míng
    zhōu
    jìng
    hún
    mèng
    guī
  • àn
    jiào
    hǎi
    fēng
    xiāo
    xiāo
    wén
    yàn
    feī

原文: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相关标签:秋夜湖泊

译文及注释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宿。
【译文】在水中住宿,烟雨寒冷,洞庭湖上微微落下霜。
【注释】水宿:在水中过夜;烟雨:雨中有雾气;洞庭:洞庭湖,湖名;霜落微:微微落下霜。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译文】月亮明亮地照着,船离开,夜晚安静,灵魂和梦归来。
【注释】月明:月亮明亮地照着;移舟:船离开;夜静:夜晚安静;魂梦归:灵魂和梦归来。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译文】隐约感觉到海风的气息,听到阵阵大雁南飞的声音。
【注释】暗觉:隐约感觉到;海风度:海风的气息;萧萧:阵阵;闻雁飞: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 《太湖秋夕》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夜晚是如此的宁静,湖面上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上落下了一层微薄的霜。我宿在太湖上的一艘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着。我仿佛是在睡梦中,又仿佛是在梦境中,隐约感受到海风吹过,听到远处传来大雁南飞的声音。 《太湖秋夕》译文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描述了诗人王昌龄在深秋夜晚宿在太湖小船上的情景。文章以描绘夜晚的安静和湖面的寒气为开头,接着描述了诗人似睡非睡的状态,感受到海风吹过和远处大雁南飞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景。 《太湖秋夕》简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照片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早年贫贱,困于农耕,直到年近不惑时才中进士。他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博学宏辞,被授予汜水尉的职位,但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岭南。他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情深厚。开元末年,他回到长安,改授江宁丞的职位。然而,他被人诬陷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刺史闾丘所杀。王昌龄的诗以七绝为主,尤其以他在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最为著名。他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也有人称他为“诗家天子王江宁”)。

猜您喜欢

长歌行

唐代 王昌龄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观猎

唐代 王昌龄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少年行二首

唐代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