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大漠风起尘土飞扬,天色变得昏暗,前线军情非常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中途传来捷报,敌方首领已被生擒。
注释:
前军:指唐朝军队的先头部队。
洮河:河名,起源于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晋朝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根据《新唐书·西域传》的记载:“吐谷浑居住在甘松山的阳面,洮水的西边,南抵白兰,地域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击败。
《从军行七首·其五》译文及注释详情»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国力强盛,君主积极进取,卫边拓土。在这个时代,人们渴望能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武将们将自己的热血洒向沙场,为国家的荣耀而奋斗。而诗人们则被这个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这个时代的热爱和敬仰。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深受乐府旧题的影响,创作了许多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就是他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诗篇。这些诗篇以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笔触,描绘了从军壮志凌云的场景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斗。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兴旺发达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无畏精神,展现了盛唐时期人们的豪情壮志。
这些诗篇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歌颂,更是对盛唐时代的赞美。它们展现了盛唐时期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热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时代的自豪和对国家的忠诚。通过这些诗篇,人们可以感受到盛唐时期的辉煌和壮丽,也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心境和情感。
《从军行七首》是盛唐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这些诗篇,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这些诗篇的创作背景正是盛唐时期国家的强盛和人们的热情,它们是盛唐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从军行七首·其五》创作背景详情»
开始,就能感受到唐军的强大战斗力和士气高昂。通过描写大漠风尘和红旗指引的军队,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场面。
然而,诗人在情节发展中却给出了一个意外的转折。在读者悬想唐军将要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时,捷报却传来了前军夜战的胜利。这种情节的安排既快速又出人意料,但却完全符合前两句所描绘的唐军的威力和士气。这支强大的增援部队的到来,不仅衬托出前军的胜利并非偶然,还展示了唐军的兵力充足,胜券在握。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诗人选择了未直接参与战斗的后续部队作为对象,而将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种构思打破了常规,避免了平板的描写,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完成了情节的展开。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战斗的氛围中,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唐军的强大和胜利的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大漠风尘和红旗指引的军队,以及前军夜战的胜利捷报,成功地展示了唐军的强大战斗力和士气高昂。诗人巧妙地构思了情节的发展,让读者在紧张的氛围中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场面。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军的实力,也展示了诗人的构思和描写的巧妙之处。
《从军行七首·其五》赏析详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早年贫贱,困于农耕,直到年近不惑时才中进士。他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博学宏辞,被授予汜水尉的职位,但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岭南。他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情深厚。开元末年,他回到长安,改授江宁丞的职位。然而,他被人诬陷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刺史闾丘所杀。王昌龄的诗以七绝为主,尤其以他在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最为著名。他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也有人称他为“诗家天子王江宁”)。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剿凶虐兮截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封神丘兮建隆嵑,
熙帝载兮振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