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钿匣菱花锦带垂,静临兰槛卸头时,约鬟低珥算归期¤
花茂草青湘渚阔,梦馀空有漏依依,二年终日损芳菲。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蕙风兰思寄清琴¤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楚烟湘月两沉沉。
帘外三间出寺墙,满街垂柳绿阴长,嫩红轻翠间浓妆¤
瞥地见时犹可可,却来闲处暗思量,如今情事隔仙乡。
江馆清秋缆客船,故人相送夜开筵,麝烟兰焰簇花钿¤
正是断魂迷楚雨,不堪离恨咽湘弦,月高霜白水连天。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平湖。
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渚风江草又清香¤
不为远山凝翠黛,只应含恨向斜阳,碧桃花谢忆刘郎。
红蓼(liǎo)渡头秋正雨,印沙鸥(ōu)迹自成行,整鬟(huán)飘袖野风香。
蓼: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整鬟:梳理发鬟。
注释:在红蓼渡口,秋天正下着雨,沙鸥的印迹自然形成一行,整理好的发鬟在野风中飘动,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不语含嚬(pín)深浦里,几回愁煞(shà)棹(zhào)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愁煞:愁极了。棹船郎:撑船人,即船夫。帆尽:船已远去,不见帆影。以“帆”借代船。
注释:在深深的水滨,船夫愁眉不展地默默无语,几次都因为愁苦而停止划船,燕子已经回归,船帆已经消失在茫茫的水面上。
《浣溪沙》译文及注释详情»
蓼(liǎo):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常生长在水中,具有苦味,可用作药物。红蓼:指开着红花的水蓼。
整鬟:指梳理发鬏(发髻)。
含嚬(也作“颦”):形容愁眉不展的表情。
浦:指水边、水滨。
愁煞(shà):形容极度的愁苦。
棹(zhào)船郎:指撑船的人,即船夫。
帆尽:指船已经远去,看不见帆的影子。这里的“帆”借代船。
《浣溪沙》注释详情»
《浣溪沙》是一首描绘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词作。词的上片通过描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展现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盛装的佳人孤零零地站着,给读者带来了听觉上的风雨声、视觉上的红蓼花和沙鸥足迹,以及嗅觉上的佳人和野花的芳香。然而,这些元素并没有使画面变得热闹,反而突出了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最后一句“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做什么的悬念。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这里的“不语含嚬”指的是上片的佳人,这是承上。而为什么佳人“不语含嚬”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描写了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不让船夫摆渡或放舟,因此船夫感到为难。这里并没有像一些注家所解释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词的最后一句“燕归帆尽水茫茫”表达了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只剩下茫茫江水。通过这句词,词人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解开了上文的悬念,结束了整首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是在描写景色,但深含着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紧紧扣住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注人物的心情,景情俱佳。
《浣溪沙》鉴赏详情»
薛昭蕴,字澄州,出生于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他是薛保逊的儿子,王衍时任官至侍郎。薛昭蕴擅长诗词,才华出众。他的作品《北梦琐言》中提到,薛澄州昭蕴即为薛保逊的儿子,他自负才华,傲慢自大,也有父亲的风采。每次进入朝廷,他都会挥舞着手中的笏板,行走时旁若无人。他喜欢唱《浣溪沙》这首词。关于薛昭蕴的死亡情况,文中未提及,所以无法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