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清明节》原文赏析

  • qiān
    yīng
    ·
    qīng
    míng
    jié
  • [
    táng
    dài
    ]
    xuē
    zhāo
    yùn
  • qīng
    míng
    jié
    qíng
    tiān
    zhèng
    dāng
    nián
    jiāo
    ruǎn
    jǐn
    lián
    qián
    xiāng
    xiù
    bàn
    lóng
    biān
  • huā
    róng
    rén
    jìng
    shǎng
    jìn
    shì
    xiù
    ān
    zhū
    yàng
    xié
    gēng
    liú
    lián
    guī
    cǎo
    yān

原文: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相关标签:清明节写人踏青喜迁莺

译文及注释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连钱),香袖半笼鞭(因袖长而鞭被笼住一截)。

注释:
- 连乾:又写作“连钱”,马的妆饰物。《晋书·王济传》:“尝乘一马,着连乾鄣泥。”梁元帝《紫骝马》诗:“金络铁连钱。”
- 香袖句:因袖长而鞭被笼住一截,故言“半笼”。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马颈上的皮套子)朱鞅(用来套车的轭头之类)。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注释:
- 鞅:马颈上的皮套子,用来套车的轭头之类。 《喜迁莺·清明节》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连乾(lián qián):又写作“连钱”,是指马的妆饰物。在《晋书·王济传》中有记载:“曾经骑着一匹马,给它戴上了连乾鄣泥。”连乾是一种装饰在马上的饰品,可能是用来增加马的美观度或者象征马的高贵品种。

香袖(xiāng xiù)句:这句话是形容袖子很长,以至于鞭子被笼住了一截,所以说“半笼”。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袖子很长的衣物。

鞅(yāng):是指马颈上的皮套子,用来套车的轭头之类。鞅是一种用来控制马匹的装备,通常由皮革制成,套在马的颈部,用来连接马和车辆的轭头。鞅的作用是使马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驾驭,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喜迁莺·清明节》注释详情»

评析

这篇评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分析和评价。这首词描绘了举子们在清明雨后骑马踏青的情景,以及花光映人、绿草如茵的美景。与作者的另外两首词《喜迁莺》不同的是,这首词的写法更加清丽。汤显祖评价说:“此首独脱套,觉腐气俱消。”这句评价意味着这首词独具一格,摆脱了陈旧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评析中提到了这首词与作者的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这是为了突出这首词的独特性。同时,评析还指出了词中描绘的景色和氛围,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

最后,评析引用了汤显祖的评价,这是为了进一步证明这首词的独特之处。汤显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评价对于这首词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总的来说,这篇评析对这首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从描绘的情景、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他评论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使读者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喜迁莺·清明节》评析详情»

唐代诗人薛昭蕴的照片
薛昭蕴

薛昭蕴,字澄州,出生于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他是薛保逊的儿子,王衍时任官至侍郎。薛昭蕴擅长诗词,才华出众。他的作品《北梦琐言》中提到,薛澄州昭蕴即为薛保逊的儿子,他自负才华,傲慢自大,也有父亲的风采。每次进入朝廷,他都会挥舞着手中的笏板,行走时旁若无人。他喜欢唱《浣溪沙》这首词。关于薛昭蕴的死亡情况,文中未提及,所以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猜您喜欢

代白头吟

南北朝 鲍照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梓人传

唐代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水仙子·夜雨

元代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逆旅淹留 一作:孤馆人留)

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 卢挚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已酉端午

元代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