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美丽的容貌背后也隐藏着无尽的仇恨,姑苏台上歌舞后红颜的眼泪还没有流尽,仍然在风中凝视着像雪一样的肌肤而呻吟。
吴王的江山早已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胜利者越王宫殿上杂草丛生,已经无法与菱藕蔓草一年复一年地茂盛相比。
注释:姑苏:山名,今苏州市西南,古姑苏台于其上。也是苏州的别称。根据《吴越春秋》的记载:越国进献西施给吴国,请求撤军,吴王得到西施后,筑起了姑苏台,在那里游宴。
凝睇:凝视。这里指微微斜视而又带有情感。
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所以说“雪”在这里与“凝脂”是同义词。
落日:比喻亡国。也可以解释为“空落日”,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更加空旷,意思是吴王的江山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夕阳西下。
芜:音无,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②乱草。
菱蔓:菱角的藤子。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译文及注释详情»
《倾国倾城恨有馀》是一首咏史词,通过描写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悲凉的情绪。词的上片以西施为主题,通过形容她的美丽和被利用的遭遇,展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西施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给吴王夫差,虽然达到了灭吴复仇的目的,但对于个人幸福来说,她远离故土,向一个自己并不喜爱的暴君献媚邀宠,成为了千古悲剧的主角。
词的下片转写吴、越两国的景象,通过描绘吴王所占领的土地的荒凉和越王宫殿的废墟,表达了对兴衰成败的感慨。吴国的山河已经空落,越王的宫殿也已经荒废,只有湖面上覆盖着茂密的红荷和绿菱,宣告着春去夏来。这三句诗写尽了作者内心的苍凉和惆怅。
整首词通过对西施和吴、越两国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西施作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被利用于政治斗争,最终成为了悲剧的牺牲品。吴、越两国的兴衰也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词中的悲凉和凄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整首词以咏史的方式,通过对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兴亡之感的思考和悲伤之情的抒发。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评析详情»
薛昭蕴,字澄州,出生于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他是薛保逊的儿子,王衍时任官至侍郎。薛昭蕴擅长诗词,才华出众。他的作品《北梦琐言》中提到,薛澄州昭蕴即为薛保逊的儿子,他自负才华,傲慢自大,也有父亲的风采。每次进入朝廷,他都会挥舞着手中的笏板,行走时旁若无人。他喜欢唱《浣溪沙》这首词。关于薛昭蕴的死亡情况,文中未提及,所以无法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