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情》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chūn
    qíng
  • [
    sòng
    dài
    ]
    shì
  • dào
    jiāo
    é
    weì
    chéng
    weì
    yìng
    chūn
    mèng
    duō
    qíng
    cháo
    lái
    shì
    绿
    huán
    qīng
  • cǎi
    suǒ
    shēn
    qīng
    cháng
    chèn
    yàn
    hóng
    chuāng
    shuì
    chóng
    wén
    yīng
    kùn
    rén
    tiān
    jìn
    qīng
    míng

原文: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相关标签:婉约写人少女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梦中,她轻声细语,说话不清楚,难道是情郎来到她的梦里了吗?
如果不是与他在梦中相会,为什么她早上起床时发髻歪斜?
她在秋千上像燕子一样身体轻盈,在红窗内她睡得甜蜜,听不到莺鸟的声音。
那使人困倦的天气,已经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了。

注释:
“道字”二句:意思是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该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朝来句:表示低头沉思,不知道为什么。
趁燕:追上飞燕。这句描述了荡秋千的情景。
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沉,连莺鸟的啼声也听不见。清贺裳《皱水轩词签》评价这两句词说:“苏子瞻有铜琵铁板之机,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戏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格,令十七八岁的女郎歌唱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因人天气:指使人感到困倦的暮春天气。 《浣溪沙·春情》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评价和分析。这首词展示了作者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不仅表现了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还能展现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首句描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表现了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接下来的两句语言含有谐趣,通过设疑云的方式,暗示了少女可能并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所牵扯,但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床呢?这几句巧妙地描绘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描写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展示了她贪玩好睡的憨态。少女白天在秋千上飞来荡去,身姿轻捷灵巧,如同春燕。然而,晚上躺下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然沉睡不醒。少女白天的酣眠是为了排遣烦忧,但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展现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在写作上,词使用了新颖的手法,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展开,用富有情致的笔调渲染,使得一位怀春少女的思想跃然纸上,仿佛要从词中走出来。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展示,这种结构创造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没有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浣溪沙·春情》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美丽的画轮车。当鹧鸪发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的时刻。虽然晚霞美丽,但已接近黄昏时分。

体发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我们就像那明亮的溪水浸润着芳香的草儿,明亮的月亮伴随着洁白的云彩。只有离开多久才能不感到痛苦和悲伤。

注释:浣溪沙是唐代的一首教坊曲,后来成为词牌名。
驻画轮指停车。画轮是车的美称。
倒清尊指斟酒。
销魂在梁代江淹的《别赋》中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的描述。《诗词曲语词汇释》中解释为出神的意思。在这里形容伤感。 《浣溪沙·春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由东坡创作的。东坡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杭州结束了一次旅行后返回朝廷途中经过了扬州。当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他看到了扬州的美景,被扬州“珠帘十里卷香风”的景色所吸引。扬州的景色美丽动人,给东坡带来了灵感,他借此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所经历的风霜岁月后焕发出的精神青春。 《浣溪沙·春情》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古代词作的分析和解读。词作以描写一对情人约会的幽深情景为主题,通过描写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男子走进“桃李”林的情景,展现了约会地点的幽静和两人的绵情。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李商隐《乐游原》中的句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点化了时间的流逝和情侣之间的依依恋情。整首词通过空间与时间的交错,将景色与情感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幅迷人的春情图。

在下片中,词人以月洒桃李林的景象为背景,描写了两人如梦境般的相遇和分别。词人通过大刀剪裁的手法,将墨水直接倾洒在女子内心的愁情上。词中提到了信物和赠送的花巾,暗示了两人曾经的承诺和誓言。然而,现在他们已经分手,女子心中充满了愁绪,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彼此的身边。这种设问的结尾不仅使语气变化丰富,还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痴情。

整首词通篇以描写春景为主线,实际上每句都在写恋情。词人巧妙地点化了名句,使其成为词篇不可或缺的结构成分,同时也加深了词篇的思想内涵。情景与情感交融,词意简洁而深刻,是古代文人情歌的上乘之作。 《浣溪沙·春情》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 苏轼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

宋代 陈克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
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宋代 吴文英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