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原文赏析

  • zhè
    tiān
    ·
    jiǔ
    beī
    qiū
    dào
    xīn
  • [
    sòng
    dài
    ]
    yàn
    dào
  • jiǔ
    beī
    qiū
    dào
    xīn
    fèng
    chéng
    guǎn
    yǒu
    xīn
    yīn
    fēng
    diāo
    liǔ
    chóu
    meí
    dàn
    lòu
    rǎn
    huáng
    huā
    xiào
    shēn
  • chū
    jiàn
    yàn
    wén
    zhēn
    luó
    cóng
    shèng
    dēng
    lín
    jiào
    yuè
    xiān
    xiān
    pěng
    xiá
    shāng
    yàn
    yàn
    jīn

原文: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相关标签:重阳节登高悲秋怀人鹧鸪天

译文及注释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diāo)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yè)深。
凤城:旧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降于京城,称丹凤城。后遂称京都为凤城。笑靥:脸上笑出的圆窝。

初见雁,已闻砧(zhēn)。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shāng)滟滟金。
纤纤玉:指双手细白如玉。霞觞:指美酒。滟滟金:指金黄色的酒浆。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凤城:根据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来了一只凤凰,从此京城被称为丹凤城。这个名字后来也用来指代京都。

笑靥(yè):指脸上因笑而形成的圆形窝。

纤纤玉:形容双手纤细白皙,如同玉一般。

霞觞:指美酒,这里用来形容酒的颜色如同霞光一般美丽。

滟滟金:形容金黄色的酒浆。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北宋徽宗崇宁大观时期,大约是公元十二世纪初的某一年的重阳节前。在那个时候,权相蔡京派人前来邀请小晏填写新词,以作为应节歌唱之用。小晏欣然接受了这个请求,并为此创作了这首诗。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讲述了北宋徽宗崇宁时期,权相蔡京派人请小晏填写新词,用于重阳节的歌唱。小晏在这首词中采用了一种与传统题材和写法截然不同的方式,将悲秋、登高、怀人等传统元素抛弃,而是将重阳节描绘成一个欢乐的节日。这种特点令人深思。

文章指出,小晏在这首词中并没有阿谀蔡京,反而可能是在讽刺他。通过一反常规的写法,小晏暗示蔡京作为权贵,百事顺遂,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样去登高祈福,而是可以享受豪华的歌舞酒宴。这种讽刺的手法使得这首词更具意味。

综上所述,这篇鉴赏文章通过分析小晏在这首词中的写作方式,揭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讽刺意味。这种反常规的写法使得这首词更加独特,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晏几道的照片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出生于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曾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务。

晏几道性格孤傲,中年时家境中落。他与父亲晏殊一起被称为“二晏”。晏几道的词风与父亲相似,但他的造诣更加高超。他擅长表达言情之美,他的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直率地表达了情感,多以爱情生活为题材,因此被认为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晏几道的代表作品有《小山词》。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猜您喜欢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宋代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唐代 赵彦昭

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

唐代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