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原文赏析

  • dēng
    shān
    jué
    dǐng
    wàng
    zhū
    qiáo
  • [
    nán
    beǐ
    cháo
    ]
    xiè
    líng
    yùn
  • shān
    xíng
    feī
    yǒu
    yuǎn
    néng
    chuò
  • dàn
    yǎn
    hūn
    dàn
    suì
    jīng
    yuán
    quē
  • mén
    kuī
    lóng
    chí
    pān
    zhī
    kàn
    xué
  • xiá
    píng
    é
    jué
  • luán
    yǒu
    wǎng
    lái
    zōng
    zhé
  • zhòu
    yuè
    dōng
    xià
    gòng
    shuāng
    xuě

原文: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相关标签:登高庐山写景抒怀

译文及注释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译文:登山之行没有确定的时间,越远越不能停止。
注释:弥:更加。辍:停止。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译文:但是想要掩盖日出日落,结果又经历了圆满和缺损。
注释:遂:于是。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译文:摸着壁观看龙池,攀爬树枝俯瞰乳穴。
注释:龙池:传说中的神秘水潭。乳穴:山洞。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译文:积聚的峡谷突然再次开启,平坦的道路突然消失。
注释: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俄:突然间。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译文:山峦和丘垄交错重叠,来往之间没有轨迹。
注释:垅:丘垄。沓:多而重复。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译文:白天黑夜遮蔽了日月,冬天和夏天共同有霜雪。
注释:蔽:遮盖。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绝顶:最高峰,最高处。峤(jiào轿):山道。【注:绝顶指山峰的最高点,峤指山间的道路。】

弥:更加。辍(chuò绰):停止。【注:弥表示程度加深,辍表示停止。】

遂:于是。【注:遂表示结果,引导下文的发展。】

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注:积表示聚集,峡指两山之间的狭窄水道。】

俄:突然间。【注:俄表示突然,表示动作发生得很快。】

垅:丘垄。沓(tà踏):多而重复。【注:垅指丘陵,沓表示重叠、重复。】

辙(zhé哲):车轮压出的痕迹。【注:辙指车轮留下的痕迹,哲表示明显、清晰。】

蔽:遮盖。【注:蔽表示遮挡、覆盖。】

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据古书记载,过去在林木茂盛的峡谷中,夏天也能找到残雪,有“时见山翁来取雪”的句子。【注:庐山地势高,气候凉爽,即使在夏天也能看到残留的雪。】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讨论了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这首诗的完整性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谢灵运登上庐山最高峰后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接着,文章提到了明代钟惺和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中只收录了这首诗的六句,而没有完整的版本。钟惺和谭元春对这六句诗非常欣赏,认为它们简洁而深刻。然而,根据其他古籍的记载,这首诗实际上还有前面的六句,而且很可能还有更多的句子。因此,钟惺和谭元春的评论被认为是片面和不准确的。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是残缺的好还是完整的好。作者认为,《古诗归》所录的六句诗在整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其他六句,可能会显得拖沓和累赘,失去了原有的节奏和力量。文章通过讨论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诗歌完整性与简洁性的思考。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鉴赏详情»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照片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之孙,出生在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他的小名是“客”,人们常称他为谢客。他后来被封为康乐公,因此也被称为谢康公或谢康乐。

谢灵运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发生在刘宋时代。他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的作品《山居赋》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记载在史册中的大旅行家。

除了山水诗,谢灵运还精通史学,擅长书法,并且翻译佛经。他曾奉诏撰写《晋书》,展示了他在史学方面的才华。《隋书·经籍志》和《晋书》中都收录了他的作品集《谢灵运集》,共计14种。

关于谢灵运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没有提及。他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而关于他的死亡,文中没有提及。

猜您喜欢

岘山怀古

唐代 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登洛阳故城

唐代 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金城北楼

唐代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