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怀古》原文赏析

  • xiàn
    shān
    huái
    怀
  • [
    táng
    dài
    ]
    chén
    áng
  • lín
    huāng
    diàn
    dēng
    gāo
    lǎn
    jiù
  • yóu
    beī
    duò
    leì
    jié
    shàng
    xiǎng
    lóng
  • chéng
    yáo
    fēn
    chǔ
    shān
    chuān
    bàn
  • qiū
    líng
    chū
    xián
    shèng
    diāo
  • shù
    cāng
    yān
    duàn
    jīn
    lóu
    wǎn
  • shuí
    zhī
    wàn
    huái
    怀
    zhèng
    chóu
    chú

原文: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相关标签:登高怀古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注释: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秣马:喂马,放马。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岘山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当时陈子昂正在从蜀地前往京城的途中。在他的旅途中,他登上了岘山,不禁被这座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同时也被自然环境中蕴含的古老历史所感动。在这种幽静的环境中,陈子昂的思绪开始回溯到古代的时代,他的心中涌起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于是,他决定将这种怀古之情化为文字,写下了这首怀古诗。这首诗以岘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壮丽景色和表达对古代时代的思念,展现了陈子昂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过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也成为了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为传诵。 《岘山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岘山鉴赏:

岘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这座山属于襄阳治,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岘山距离襄阳县西二十里,是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陈子昂登临岘山,不禁发出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诗。诗中开头两句“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表达了诗人登上岘山俯瞰襄阳的情景。襄阳在曹操平定荆州后成为襄阳郡,成为一都之会。诗人登上岘山,不禁想起了晋朝的羊祜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羊祜喜欢游山,常常登上岘山,对从行者说过:“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羊祜为太守,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终身清廉不营私,对岘山的青峰白云流连不已。羊祜病重时,荐杜预自代,去世时五十八岁。襄阳百姓在岘山上建碑立庙以纪念羊祜,望着碑文,无不流泪。杜预去世后,碑被命名为“堕泪碑”,正如陈子昂诗中所说的“堕泪碣”。

曹操伐刘表时,刘表已经去世,刘备驻扎在樊城,听到消息后赶往襄阳,曹操派出精锐追击,刘备的军队在当阳、长坂溃败。诸葛亮在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刘备的军师,东联孙吴,共同抵御曹魏。赤壁之战奠定了鼎足之势,诸葛亮的功绩盖过了三分天下,名垂环宇。登上岘山,俯瞰襄樊,诗人不禁怀念起南阳布衣而名垂天下的诸葛武侯。

诗中的“犹悲”、“尚想”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伟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诗句回顾了三国时代的历史,提到了古之楚地,魏、蜀、吴三个国家各自占据一方。汉水入江处在夏口,夏口城是孙权所筑。诗中还提到了大别山,指的是汉阳县东北的鲁山,孙吴据长江天险。这些历史背景使得诗中的怀古情怀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岘山的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表达了诗人对羊祜和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回顾了三国时代的历史。诗中的情感真挚,文字优美,让人对岘山和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意。 《岘山怀古》鉴赏详情»

金朝诗人陈子昂的照片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他字伯玉,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曾担任右拾遗,因此后世称他为陈拾遗。

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共有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以及《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都是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关于陈子昂的生平和死亡,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

猜您喜欢

登洛阳故城

唐代 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金城北楼

唐代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玄墓看梅

清代 德元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