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夕阳隐没在苍茫的江水中,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的乡土歌谣和乐曲。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则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这荒远地区仍然属于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治水的功绩。
山岩陡峭好像青色的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的雾中。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加无尽无穷。
注释:白帝城:遗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为东汉初公孙述所筑。
沧江:泛指江水。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巴子国:古国名。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一作“古树”。云际:云中。言其高远。
坐:因为。
《白帝城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初次出蜀沿长江泛舟而下。这次行程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在这次行程中,陈子昂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欣赏着壮丽的江山美景。他目睹了长江两岸的山峦起伏,江水奔腾的壮丽景象,以及沿途的繁华城市和热闹的港口。这些景色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段行程中,陈子昂也与许多人交流和互动。他与船上的船工、渔民、商人以及沿途的居民进行了交谈,听取了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这些人的智慧和坚韧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也让他对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次行程对于陈子昂来说是一次身心的洗礼和启迪。他在这段旅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社会责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创作了这首诗。他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他也通过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表达,成为了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陈子昂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白帝城怀古》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陈子昂的一首诗进行分析和解读。根据诗题和内容,可以将这首诗称为怀古诗或旅游诗。诗中描写了一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的旅程,他回顾了四川、周甸和禹功所覆盖的地区。诗人反复提到这些地理名称,似乎赋予了它们某种神奇的意义。他对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深感倾倒,特别是在白帝城怀古,他所怀念的是与中国文化中心区域相关的古迹本身,而不是历史事件或盛衰过程。
诗人通过怀古而产生的忧伤情绪,表达了孤独和思乡之情。与其他较老练的诗人不同,陈子昂的诗更注重情绪的激发,而不是修辞技巧。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旅行诗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李百药的诗。诗中的句子排列不像王勃、卢照邻的诗那样板滞,离开了骆宾王的矫饰风格,使诗的情调更加自然。
陈子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使用了对偶句,虽然不如上官仪那样复杂,但在这首诗中,这些对句也被使用得很频繁,破坏了诗篇的流畅。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隐喻性的动词来描写直观景象,显示了宫廷诗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怀古和旅行的情节,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中心区域的景物和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
《白帝城怀古》赏析详情»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他字伯玉,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曾担任右拾遗,因此后世称他为陈拾遗。
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共有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以及《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都是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关于陈子昂的生平和死亡,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