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原文赏析

  • dēng
    yōu
    zhōu
    tái
  • [
    táng
    dài
    ]
    chén
    áng
  • qián
    jiàn
    rén
    hòu
    jiàn
    lái
    zhě
  • niàn
    tiān
    zhī
    yōu
    yōu
    chuàng
    rán
    ér
    xià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吊古伤今抒怀感怀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公元696年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当时,武则天刚刚登基为皇帝,这一年被称为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有着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一直怀有报国的宏愿,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然而,陈子昂在事业上接连受到挫折,他的报国之志似乎变成了泡影。面对这种情况,陈子昂登上了蓟北楼,他站在高处俯瞰着幽州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以幽州台为背景,描绘了陈子昂内心的痛苦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用雄浑激昂的词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担忧。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思想和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成为了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后人广为传诵。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他在政治挫折和个人困境中的创作,它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才华和情感。这首诗不仅是陈子昂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唐代社会动荡时期的一个缩影,它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心灵世界。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呼应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时代的无奈。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他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民族的关怀。

首先,诗人通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他纵观古往今来,发现自己既看不到古人的辉煌,也无法预见未来的发展。这种感叹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也引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意识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即逝,因此他感到悲从中来,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命运感到悲愤。

其次,诗人通过“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的哀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他看到了山河依旧,但人物已经不同,这使他感到无比的失落和孤独。诗人深知自己的才华和政治见识,但却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这让他对时代的变迁感到无奈和悲伤。

最后,诗人的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尽管只有短短四句,但诗人通过精准的词语和抑扬变化的音节,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描绘了宇宙天地的浩茫和古今人事的沧桑,为诗人的悲愤和无奈提供了深邃、壮美的背景。而第四句则凌空一笔,饱蘸感情,使诗人的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他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民族的关怀。诗人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以及他对时代的无奈和悲愤,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陈子昂的照片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他字伯玉,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陈子昂曾担任右拾遗,因此后世称他为陈拾遗。

陈子昂的诗歌作品共有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以及《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们都是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关于陈子昂的生平和死亡,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

猜您喜欢

鲁山山行

宋代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南安军

宋代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如此 一作:如不)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羌村三首·其三

唐代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