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注释: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南安军》译文及注释详情»
公元1279年,南宋朝廷在厓山被元军攻陷,标志着南宋的灭亡。而在这之前的一年,文天祥被俘并被迫北行。在五月四日,他经过南安军(今江西大庾),在这个时刻,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宋灭亡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创作的,它记录了他在北行途中的心情和思考。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忠诚、坚定和爱国主义精神而闻名。他在南宋灭亡后被俘,但他并没有失去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念。
这首诗以南安军为背景,南安军是当时南宋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文天祥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他观察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衰败。他的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激昂的语言风格而闻名,它展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者和文学家的才华。它不仅是对南宋灭亡的悼念,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在文天祥的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诵和赞美。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激励后人爱国情怀和追求民族复兴的重要文化符号。
《南安军》创作背景详情»
《南安军》是文天祥的一首抒发悲苦心情和表达决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展现了他在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诗的前两联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尾联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诗的第一联写道:“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这里通过描写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表达了他心头的沉重。第二联写道:“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通过问句的方式,表达了行程的孤单和无法回到故乡的痛苦。这两联抒写了诗人在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第三联写道:“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诗人站在岭上,遥望着南安军的西华山和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宋军变成了元军所占领的。这一句暗用了杜甫和丁令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忠诚和对元人的蔑视。
最后一联写道:“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他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牺牲精神。文天祥在广东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但绝食八日后依然没事,于是继续进食。然而,在写完《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最终在囚禁期间壮烈牺牲。
整首诗通过描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抒发了他在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同时,通过对比祖国山河与城郭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最后,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宁愿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这首诗展现了文天祥的忠诚和牺牲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南安军》赏析详情»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是南宋末年的大臣、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他于1236年6月6日出生在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是汉族。在宝祐四年(1256年)他中进士,后来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文天祥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进行谈判,但却被扣留。他后来成功脱险,经过高邮嵇庄到达泰县塘湾,然后从南通返回南方,坚持抗元。
然而,在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战斗中失败被张弘范俘虏,被关押在狱中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尽管遭受困境,他仍然坚持斗争。最终,在柴市他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包括《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他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抗元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被后人广泛传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 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