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辞》原文赏析

  • zhī
  • [
    táng
    dài
    ]
    mèng
    jiāo
  • shì
    tián
    zhōng
    láng
    qiè
    shì
    tián
    zhōng
  • dāng
    nián
    jià
    jūn
    weí
    jūn
    bǐng
    zhù
  • jīn
    chuāng
    xià
  • zhī
    wán
    zhù
    lán
  • guān
    jiā
    bǎng
    cūn
    gēng
    suǒ
    zaī
    sāng
    shù

原文: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相关标签:写人赞美讽刺社会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的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当初我嫁给丈夫后,就开始在家里从事纺织劳动。我每天都疲劳不堪,越来越没有力气,但却不能停止纺织。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官府在村里张贴告示,要求农民广泛种植桑树养蚕取丝。

注释: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妾:古代妇女自称。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秉:执持,操持。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杼(zhù):织布的梭子。日:每天。疲:衰竭。息:停止。纨素:精致洁白的细绢。著:穿。蓝缕:破旧的衣服。官家:指地方政府,也有说法是指帝王之家。榜:布告,告示,此处作动词,指张贴告示。索:要求。栽桑树:指种植桑树养蚕取丝。 《织妇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公元812年夏季,唐朝宪宗元和七年,政府发布了一道诏令,要求全国各州府的民众每天种植一亩桑树,并且每亩地种植两棵桑树。地方官员每年都要检查并上报种植情况。

在这个时期,著名的诗人孟郊因为母亲去世,辞去了官职,寄居在洛阳。他的诗作《织妇辞》正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通过描写东都(洛阳)一带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全国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段背景描写了唐朝时期政府对桑树种植的重视,以及地方官员对种植情况的监督。同时,也展示了孟郊因家庭原因离开官职,寄居在洛阳的情况。这段背景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和环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孟郊的诗作《织妇辞》。 《织妇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劳累和她对官家的怨恨,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劳动妇女的辛苦和受压迫的境遇。诗中提到了女主人公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反映了她们在农田劳作之余还要进行纺织工作,劳累不堪。她们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却被官家挥霍,这暗示了官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是女主人公怨恨自己嫁给他没有过好日子。然而,最后一句“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揭示了女主人公受苦的真正根源。官家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这进一步暗示了官家对农民的剥削和掠夺。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口吻,直接而生动地表达了劳动妇女对官家的不满和愤怒。

整首诗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女主人公的“闺怨”,暗里是对官家的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统治阶级一击。这种手法巧妙地将个人的怨恨与社会的不公相结合,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劳动妇女的描写和对官家的批判,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劳动妇女的辛苦和受压迫的境遇。诗人通过女主人公的口吻,直接表达了劳动妇女对官家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揭示了官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义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织妇辞》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孟郊的照片
孟郊

孟郊(751~814)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他是唐代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之一,作品超过500首,其中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为著名。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游子吟》。

孟郊被称为“诗囚”,与贾岛齐名,人们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有深刻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悲愤色彩。

孟郊于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他的朋友张籍私谥他为贞曜先生,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猜您喜欢

秋怀十五首

唐代 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棓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虫苦贪夜色,鸟危巢焚辉。
孀娥理故丝,弧哭抽馀噫。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
商葩将去绿,缭绕争馀辉。
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幽幽草根虫,生意与我微。竹风相戛语,幽闺暗中闻。
鬼神满衰听,恍愡难自分。
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
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
袅袅一线命,徒言系絪缊。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
纤威不可干,冷魂坐自凝。
羁雌巢空镜,仙飙荡浮冰。
惊步恐自翻,病大不敢凌。
单床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洗河不见水,透浊为清澄。
诗壮昔空说,诗衰今何凭。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
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
晚鲜讵几时,驰景还易阴。
弱习徒自耻,暮知欲何任。
露才一见馋,潜智早已深。
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岁暮景气干,秋风兵甲声。
织织劳无衣,喓喓徒自鸣。
商声耸中夜,蹇支废前行。
青发如秋园,一剪不复生。
少年如饿花,瞥见不复明。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多争多无寿,天道戒其盈。冷露多瘁索,枯风饶吹嘘。
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
赪珠枝累累,芳金蔓舒舒。
草木亦趣时,寒荣似春馀。
自悲零落生,与我心何如。老人朝夕异,生死每日中。
坐随一啜安,卧与万景空。
视短不到门,听涩讵逐风。
还如刻削形,免有纤悉聪。
浪浪谢初始,皎皎幸归终。
孤隔文章友,亲密蒿莱翁。
岁绿闵似黄,秋节迸已穷。
四时既相迫,万虑自然丛。
南逸浩淼际,北贫硗确中。
曩怀沉遥江,衰思结秋嵩。
锄食难满腹,叶衣多丑躬。
尘缕不自整,古吟将谁通。
幽竹啸鬼神,楚铁生虬龙。
志生多异感,运郁由邪衷。
常思书破衣,至死教初重。
习乐莫习声,习声多顽聋。
明明胸中言,愿写为高崇。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
常恐暂下床,至门不复归。
饥者重一食,寒者重一衣。
泛广岂无涘,姿行亦有随。
语中失次第,身外生疮痍。
桂蠧既潜污,桂花损贞姿。
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
将死始前悔,前悔不可追。
哀哉轻薄行,终日与驷驰。流运闪欲尽,枯折皆相号。
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
商气洗声瘦,晚阴驱景芳。
集耳不可遏,噎神不可逃。
蹇行散馀郁,幽坐谁与曹。
抽壮无一线,剪怀盈千刀。
清诗既名朓,金菊亦姓陶。
收拾昔所弃,咨嗟今比毛。
幽幽岁晏言,零落不可操。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
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胜。
鷕鷕伸至明,强强揽所凭。
瘦坐形欲折,晚饥心将崩。
劝药左右愚,言语如见憎。
耸耳噎神开,始知功用能。
日中视馀疮,暗锁闻绳蝇。
彼齅一何酷,此味半点凝。
潜毒尔无猒,馀生我堪矜。
冻飞幸不远,冬令反心惩。
出没各有时,寒热苦相凌。
仰谢调运翁,请命愿有征。黄河倒上天,众水有却来。
人心不及水,一直去不回。
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
一直不知疲,唯闻至省台。
忍古不失古,失古志易催。
失古剑亦折,失古琴亦哀。
夫子失古泪,当时落漼漼。
诗老失古心,至今寒皑皑。
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
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詈言不见血,杀人何纷纷。
声如穷家犬,吠窦何訚訚。
詈痛幽鬼哭,詈侵黄金贫。
言词岂用多,憔悴在一闻。
古詈舌不死,至今书云云。
今人咏古书,善恶宜自分。
秦火不爇舌,秦火空蓺文。
所以詈更生,至今横絪缊。

寓言

唐代 孟郊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寒地百姓吟

唐代 孟郊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骚。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