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吟》原文赏析

  • hán
    yín
  • [
    táng
    dài
    ]
    mèng
    jiāo
  • bǎi
    quán
    dòng
    jiē
    yín
    hán
    gēng
    qiè
  • bàn
    qiáo
    sōng
    jiào
    mǎn
    xuě
  • zhú
    gān
    竿
    yǒu
    gān
    bào
    jié
  • niǎo
    shēng
    yǒu
    beī
    huān
    kǒu
    liú
    xiě
  • pān
    shēng
    ruò
    jiě
    yín
    gēng
    zǎo
    shēng
    bái

原文: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相关标签:冬天生活凄凉

关于“郊寒岛瘦”

,则指诗的风格清冷而有力;寒虫鸣号之喻,则表达了诗的寒冷和凄凉之感。这些形象的比喻,使得“郊寒岛瘦”成为了一种特定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寒冷和瘦弱常常被用来形容贫困、孤独和凄凉。这种表达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贫苦、清冷和寂寞的审美习惯有关。在中国传统诗论中,强调诗歌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追求简约、含蓄和意境的表达。因此,诗人常常使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郊寒岛瘦”正是这种审美追求的体现。

当诗论家评论诗歌风格时,他们会运用一些特定的概念和思维形式。他们会从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和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评价“郊寒岛瘦”这样的诗歌时,他们会关注诗歌中是否表达了贫困、孤独和凄凉的情感,是否使用了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是否展现了清冷和瘦弱的风貌。这种思维形式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种特定风格的诗歌。

总之,“郊寒岛瘦”是一种特定的诗歌风格和意境,它通过寒冷和瘦弱的形象来表达贫困、孤独和凄凉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中国传统诗论的思维形式有关。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苦寒吟》关于“郊寒岛瘦”详情»

唐代诗人孟郊的照片
孟郊

孟郊(751~814)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他是唐代现存诗歌最多的诗人之一,作品超过500首,其中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为著名。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游子吟》。

孟郊被称为“诗囚”,与贾岛齐名,人们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社会现实和人生苦难有深刻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悲愤色彩。

孟郊于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他的朋友张籍私谥他为贞曜先生,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

猜您喜欢

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

南北朝 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唐代 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 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