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注释:
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位词人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辛弃疾,他在创作《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这首词时已经是七十岁高龄。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他在苕溪游玩时所见到的一位妇女,她的身世让辛弃疾深感动。这位妇女可能是一个贫苦的农家女子,她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生活,但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的精神。辛弃疾被她的坚强和乐观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他对她的敬佩和赞美。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苕溪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苕溪的秋天景色,以及妇女在这个季节里的劳作场景。他描述了妇女劳作时的辛苦和汗水,但同时也表达了她内心的坚强和乐观。辛弃疾通过这首词,向读者展示了这位妇女的勤劳和坚韧,以及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辛弃疾对普通人民的关注和关怀。他通过描写这位妇女的形象,表达了对她们辛勤劳作和乐观精神的赞美。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展示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尊重和敬意,同时也呼吁读者关注和关怀那些在艰苦环境下努力生活的人们。
总之,辛弃疾在创作《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这首词时,受到了一位妇女的身世所感动。他通过描绘妇女的形象和她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她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呼吁读者关注和关怀社会底层人民。这首词展示了辛弃疾对普通人民的关怀和关注,以及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创作背景详情»
去了苕溪的渡口,她的身世引起了姜夔的深深同情。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她的容貌和气质,以及她的不幸遭遇。她的鞋子虽然简朴,但露出的鸦头袜却显示了她的高贵身份。她的步态轻盈,如同洛水女神一般。整首词表达了姜夔对这位不幸女子的怜悯和同情,同时也赞美了她的高洁和风流。整体上,这首词格调高雅,意境醇正,展现了姜夔对不幸人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之情。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