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chūn
    diǎn
    shū
    meí
    hòu
    zhī
  • [
    sòng
    dài
    ]
    jiāng
    kuí
  • yǒu
    suì
    xìng
    shōu
    dēng
    liáo
    shāng
    qīng
    zhī
    gòng
    chū
    yīn
    suǒ
    jiàn
    chūn
    diǎn
    shū
    meí
    hòu
    zhī
    jiǎn
    dēng
    xīn
    shì
    qiào
    hán
    shí
    shì
    qiáo
    xié
    shǒu
    chí
    chí
  • lái
    shí
    rén
    gēng
    hǎo
    shēng
    chuī
    chè
    dōng
    fēng
    luò
    chéng
    guī

原文: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相关标签:节日元宵节游玩心情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淳熙十六年,我客居在吴兴,一天晚上收灯后感到无聊,于是记录了与朋友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所见。江南的早春,细雨淅淅沥沥地浸润着梅枝。雨后,枝叶被春色点染,显得更加青翠。元宵节的欢乐在剪灯之后结束,每个人都心怀留恋,冒着寒冷的春风,最后一次涌上街市观赏花灯。我与朋友手牵手漫步,也在灯市街桥上徜徉。

花灯点燃起来,舞灯的队伍开始表演,人们的情绪更加高涨,观灯的人也越来越多。玉笙和凤箫奏响欢快的曲调,一直持续到更深夜阑。狂欢的人们在春风拂面中彻夜歌舞,留连不归。

注释:浣溪沙是一种词牌名,小令,也叫《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它是双调,共四十二字,前三句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己酉指的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

吴兴是旧时的郡名,宋代为湖州,即今浙江湖州。

收灯指的是正月十六日夜,灯节结束的那一天,这是南宋放灯的风俗。

俞商卿是白石之友,名灏,字商卿,世居杭州,晚年在西湖九里松筑室,著有《青松居士集》。

翦灯心事指的是收灯。

峭寒指的是寒冷的气温。

蜜炬是蜡烛的意思。蜜炬来时,指的是手持蜡烛游览。

吹彻表示笙声不停地吹奏。

夜已何时指的是已经是深夜了。

东风落靥在这里比喻东风将梅花瓣吹落的样子。靥指的是面颊上的微涡。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的正月十六日,一个寒冷的冬夜。词人当时正值收灯之夜,感到无聊和无所事事,于是决定与他的朋友俞商卿一起漫步吴兴街头,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消遣和娱乐。

词人和俞商卿在吴兴街头漫步时,他们开始留意周围的景象和人物。或许是因为无聊的缘故,词人特别留意了一些平常可能会忽略的细节。他们可能看到了街上的繁忙和喧嚣,人们匆匆忙忙地走过,或者是一些摊贩在街边摆卖着各种商品。他们也可能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场景,比如孩子们在玩耍,或者是一些艺人在街头表演。

这个创作背景给了词人一些灵感,他开始观察和思考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或许是因为夜晚的寂静,词人的思绪开始飘荡,他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们的行为。他可能会思考人们为什么如此匆忙,他们是否真正享受生活,或者是他们是否迷失在繁忙的生活中。

这个创作背景也给了词人一些写作的素材。他可能会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街道上的景象,或者是通过一些细腻的描写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他可能会用词人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这个创作背景为词人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一些不平凡的东西,并通过他的作品来表达出来。这个背景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创作动机和他所表达的情感。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小词的分析和解读。首先,作者通过描写未出观灯前的寂寞心情,表达了对春天来临匆匆的感叹。同时,通过提到“翦灯心事”,引出了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情景,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其次,作者描写了行走的情景,通过“迟迟”两字表达了层层心意,展现了友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情谊。最后,作者描写了元宵灯市的热闹场面,描述了人们看灯的乐趣和不愿离去的情景。然而,东风吹来,梅花飘落,使人不禁失神。整首小词通过正面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灯节的热闹气氛。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姜夔的照片
姜夔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您喜欢

喜迁莺·月波疑滴

宋代 史达祖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唐代 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寒食下第

唐代 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