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原文赏析

  • zhè
    tiān
    ·
    yuán
    yǒu
    suǒ
    mèng
  • [
    sòng
    dài
    ]
    jiāng
    kuí
  • feí
    shuǐ
    dōng
    liú
    jìn
    dāng
    chū
    zhòng
    xiāng
    mèng
    zhōng
    weì
    dān
    qīng
    jiàn
    àn
    jīng
    shān
    niǎo
  • chūn
    weì
    绿
    bìn
    xiān
    rén
    jiān
    bié
    jiǔ
    chéng
    beī
    shuí
    jiào
    suì
    suì
    hóng
    lián
    liǎng
    chù
    chén
    yín
    zhī
    (
    chén
    tōng
    shěn
    )

原文: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相关标签:宋词精选婉约记梦怀人恋情鹧鸪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动情。梦里相见时还赶不上看画像清晰,而这种好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
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两鬓已成银丝。离别的时间太久,慢慢一切伤痛都会渐渐被时光抹去。可不知是谁,让我在这元夕朝思暮想,这种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据传词名取自郑隅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又称“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醉梅花”“思佳客”。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韵,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两个三字句多用对仗,用“大石调”。
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东南流经将军岭,至施口入巢湖。
种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谓当初不应该动情,动情后尤不该分别。
丹青:泛指图画,此处指画像。
红莲夜:指元夕。红莲,指花灯。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姜夔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的。据夏承焘考证,姜夔在初次遇见合肥恋人时,大约二十多岁。在他三十六岁那年,他曾两次到过合肥。其中一次是在公元1190年(绍熙元年),姜夔再次来到合肥,当时是冬天,他戴着雪去石湖,向范成大传授了他创作的两首新词《暗香》和《疏影》。范成大非常高兴,以歌妓小红作为礼物送给了姜夔。

而在姜夔创作这首词时,他已经四十二岁了,与他的旧恋人初次相遇已经近二十年了。这首词是在公元1197年(宋宁宗庆元三年)元宵节期间创作的。姜夔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合肥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浪漫和怀旧的情感,展现了姜夔对过去恋情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创作背景详情»

评解

这篇评解主要是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首词以作者曾经与一位歌妓相爱的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对这段往事的思念和感慨。作者在记忆中清晰地记得歌妓的形象,但她已经离去,再也无法相见。回首往事,作者感到无比思念,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然而,就在他梦中与歌妓相见的时候,被山鸟的叫声惊醒,这种思念之苦让他觉得当初不应该种下相思的种子。作者的愁思如同肥水东流般绵绵不绝,茫无尽期。每年元宵之夜,两人都会默默地重温当年相恋的情景,这也是词中流露出的伤感和愁思的原因。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爱情的思念和痛苦,情感深情缱绻,哀婉动人。通过描写作者对歌妓的思念和回忆,词中流露出了深深的伤感和无尽的愁思。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评解详情»

赏析一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根据夏承焘先生的考证,词人年轻时在合肥与恋人相识相爱,但由于生计问题,两人经常分离。然而,词人终生思念恋人,这首词中也时常涉及到恋人的信息。

词的上片描写了词人因思念而做梦,醒来后感叹梦境模糊,无法清晰地辨认恋人的面貌。然而,梦境很短暂,词人与恋人刚相遇就被山鸟的啼声惊醒。

下片则从元夕春至换意的角度,表达了词人对岁月的悲叹。其中,“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句话带有一种新意,通过反折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长时间分离的痛苦之情。整首词空灵而富有意境,值得细细品味。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了作者的梦境。这里的山鸟啼声,不仅是梦中的幻象,更是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怨恨的象征。梦中的情人形象不清晰,山鸟的啼声又让作者惊醒,这种无法捉摸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恋情的无奈和痛苦。



下片的开头写久别的伤悲,以至愁白了鬓发。这里的久别,不仅是时间的长久,更是作者与情人的分离。伤悲之情,使得作者的鬓发变白,可见作者的痛苦和悲伤之深。接下来的两句,以元宵和放灯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和情人在不同的地方都在悲苦相思。这种对比的手法,更加凸显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上的沉痛和悲苦,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楚和无奈。



整首词的意境空灵蕴藉,语言自然清劲,耐人咀嚼。通过对肥水、相思、梦境和久别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恋情的深情和痛苦。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远。作者通过对恋人的思念和怨恨的描写,表达了对恋情的无奈和痛苦,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痛楚和无奈。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二详情»

赏析三

这首《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的。词中透露出词人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相思之情。

词的上阙首句“肥水东流无尽期”点明了当初相恋的地方,以水流悠悠、绵绵无尽之意,表达了词人对恋情的无尽期待。接着,“当初不合种相思”表面上有怨恨的后悔之意,但实际上是词人无法摆脱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一直被相思所困扰,非常痛苦。这种感受与李太白的《秋风词》中的“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相似。

词中的“梦中未比丹青见”写出了词人梦中的遗憾。在梦里,恋人的面容模糊不清,没有画像那样清晰。这暗示了词人在这二十年里,一直无法忘记恋人的样子,经常在她的画像前流连。结尾的“暗里忽闻山鸟啼”表达了词人的痛苦和离别已久、相隔遥远的无奈。只能在梦中相见,然而,这个模糊不清的梦却被鸟啼声惊醒。词中的情感伤痛深刻,痛彻心扉。

下阙的首句“春未绿、鬓先丝”表达了春天刚开始,而词人的发丝已经变白,暗示了词人二十年来对恋人的思念之深。接着,“人间别久不成悲”道出了人们在分别久了之后,情感已经变得麻木不堪,再也感受不到当初离别时的痛苦。这与佛家的“有情皆幻,有色皆空”相呼应。然而,细细思考,世间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如此,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到深深的伤感。

最后两句“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在元夕之夜,词人在思念中问道,你是否也会因为触景生情而想起我?而我对你的思念,你是否能感受到?这个问题是一个天问,没有答案,只有身在两地的双方各自心里明白。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相思之情。通过描写词人的梦境和离别的痛苦,词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伤感和无奈。词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红莲夜夜开放,而两地相隔的双方只能在各自的沉吟中明白对方的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三详情»

金朝诗人姜夔的照片
姜夔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您喜欢

赠范晔诗

南北朝 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 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代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