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原文赏析

  • tiān
    shān
    xuě
    sòng
    xiāo
    zhì
    guī
    jīng
  • [
    táng
    dài
    ]
    cén
    cān
  • tiān
    shān
    xuě
    yún
    cháng
    kaī
    qiān
    fēng
    wàn
    lǐng
    xuě
    cuī
    weí
  • beǐ
    fēng
    juàn
    tíng
    kǒu
    tiān
    shān
    xuě
    gēng
    hòu
  • néng
    jiān
    hàn
    yuè
    zhào
    yín
    shān
    zhú
    fēng
    guò
    tiě
    guān
  • jiāo
    chéng
    biān
    niǎo
    feī
    jué
    tái
    shàng
    huá
  • ǎi
    hán
    fēn
    wàn
    níng
    lán
    gān
    yīn
    qiān
    zhàng
    bīng
  • jiāng
    jūn
    qiú
    nuǎn
    bǎo
    dāo
    dòng
    duàn
  • zhèng
    shì
    tiān
    shān
    xuě
    xià
    shí
    sòng
    jūn
    zǒu
    guī
    jīng
    shī
  • xuě
    zhōng
    zèng
    jūn
    bié
    weí
    yǒu
    qīng
    qīng
    sōng
    shù
    zhī

原文: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相关标签:赞美写雪送别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注释:
萧治: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开:消散。
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
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寒氛:寒冷的云气。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阴崖:背阴的山崖。
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
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走马:跑马。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的夏秋之交,岑参前往北庭,而在唐肃宗至德二年的春夏之交,他又东归。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岑参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与他同时期创作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相互呼应的作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岑参在北庭和东归的旅途中所见所闻。北庭是唐朝的西北边疆地区,那里的风景壮丽,自然环境独特。岑参在北庭的旅途中,目睹了大漠的辽阔和沙漠的荒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无垠。而在东归的路上,他又经历了长途跋涉和艰辛,见证了人间的繁华和变迁。

这首诗以岑参独特的笔触和感慨,描绘了北庭和东归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用词精准而富有力量,展现了岑参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构成了岑参创作的两幅画卷,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这两首诗都以壮丽的景色和深邃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岑参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岑参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变迁。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情。最后一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分隔千里,仍然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整首诗以描写天山雪景为主线,通过对雪的形象描绘和对雪带来的严寒的描写,展现了天山雪的壮丽和特色。同时,诗人通过描写友情的珍贵和难舍,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感人。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天山雪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鉴赏详情»

五代诗人岑参的照片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猜您喜欢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代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过垂虹

宋代 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山行留客

唐代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