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鸿雁羡慕飞鸟的自由自在,从太湖西畔随着白云翻飞。几座孤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略黄昏是否下雨。
我真想在甘泉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可他如今在何许?我独倚栏杆怀古,只见残败的柳枝参差在风中飞舞。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清真集》入“仙吕调”,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
丁未: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吴松:一作“吴淞”,即今苏州市吴江区。
燕(yān)雁:指北方幽燕一带的鸿雁。燕,北地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燕雁无心:羡慕飞鸟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太湖:江苏南境的大湖泊。
商略:商量,酝酿,准备。
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苏州府志》)。
天随:晚唐文学家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何许:何处,何时。
参差:不齐貌。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在公元1187年的冬天,从湖州前往苏州的途中经过了吴松(今江苏吴江)。在经过吴松的时候,姜夔感到非常的心动和感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
姜夔平时非常崇拜晚唐时期的隐逸诗人陆龟蒙,而龟蒙生前就居住在吴松这个地方。吴松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地方,正是陆龟蒙隐居的地方。姜夔在经过吴松的时候,仿佛能够感受到陆龟蒙当年的隐居生活,他的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因此,姜夔在吴松这个地方创作了这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他对陆龟蒙的崇拜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吴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环境。通过这首词,姜夔希望能够传达出他对陆龟蒙的敬意,并且表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也成为了姜夔文学创作中的一颗明珠,展示了他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创作背景详情»
的士大夫,而白石则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文人。他的词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潇洒自在的情怀,正如此词中所写的燕雁随云飞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种情感与他的生活经历相契合,他多年来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正是这种飘泊的感受使得他能够写出如此淡远的景象。
下片则是以地怀古,使无情物着有情色。词中写到太湖西畔,太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白石在词中写到燕雁随云飞去的同时,也写到了太湖的美景,使得无情的自然景物也充满了情感。这种手法使得词中透露出了一种无限沧桑之感,让人不禁产生遐想。
整首词虽然只有四十一字,但却深刻地传达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姜夔论诗时提到了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这四素的要求也可以移植到词中,而此词恰好符合了这四个要求。词中的意境呈现出一种宇宙般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词人俯仰天地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自由自在、潇洒洒脱的情怀,同时又通过地怀古的手法,使无情的自然景物也充满了情感。整首词虽然字数不多,但却深刻地传达出了词人的心情,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