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冷空:寒冷的天空
淡碧:淡淡的蓝色
带翳:带有轻微阴影
柳轻云:柳树轻盈地飘动,像云一样
护花:保护花朵
深雾:浓厚的雾气
艳晨:美丽的早晨
易午:转瞬即逝的时间
正笙箫竞渡:笙箫声竞相交织
绮罗争路:华丽的衣裳争相穿行
骤卷:突然卷起
风埃:风中的尘土
半掩:半遮掩
长蛾翠妩:长蛾子翠绿的妩媚姿态
散红缕:红色的丝线散落
渐红湿杏泥:渐渐变红的湿润杏子泥
愁燕无语:忧愁的燕子无言表达
渡:一本作“沸”,一本作“波”。蛾:一本作“娥”。
乘盖争避处。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乘盖:乘坐车马
争避:争相躲避
解佩旗亭:停下来解下佩带的亭子
故人相遇:与故人相遇
恨春太妒:对春天的嫉妒之情
溅行裙:裙子沾上泥水
惜:珍惜
凤钩:凤凰形状的钩子
尘污:尘土弄脏
酹入梅根:酒液渗入梅树根部
万点啼痕暗树:树上有无数的鸟叫声
峭寒暮:寒冷的黄昏
陇头人去:人们离开了陇头
注释:
- 渡:根据不同版本,有的写作“沸”,有的写作“波”。
- 蛾:根据不同版本,有的写作“娥”。
《扫花游·西湖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①渡:一本作“沸”,一本作“波”。
注释:这句话指的是在不同的书籍或文献中,对于字词“渡”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一本书将其写作“沸”,另一本书将其写作“波”。
②蛾:一本作“娥”。
注释:这句话指的是在不同的书籍或文献中,对于字词“蛾”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写法。一本书将其写作“蛾”,另一本书将其写作“娥”。
《扫花游·西湖寒食》注释详情»
《扫花游》是一首以描绘西湖寒食游人的景象为主题的词。词牌名与词的内容相符,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描写,展现了西湖春天的变幻多样。
词的上片以“冷空”三句开篇,描述了寒食清晨游西湖时的景色。蓝天中飘荡的白云和湖边柳树被阴影遮暗,晨雾涌起,形成了护花的屏障。虽然天气没有下雨,但词人暗示了雨意的存在。
接下来的“艳晨”三句描绘了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在一个少见的艳阳天里,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岸堤上人群如流。这段描写为下面的雨境狼藉做了铺垫。
下片的“骤卷”五句转写了雨中的情景。突然间狂风骤起,尘埃翻滚,雨点击落了桃花瓣和杏花瓣,连春燕也停止了呢喃声。词人通过特写镜头,将西湖春天的特征一一摄入。
接下来的“乘盖”三句承接了上文,描写了人们为了避雨而乘轿到酒店。词人在酒店里与老朋友相遇,解下身上的玉佩换酒待友。
最后的“恨春”三句以幻象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大雨的不满。词人认为这场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使游春女子的罗裙湿透,双足沾满了尘埃,令她们狼狈不堪。
整首词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描写,展现了西湖春天的变幻多样。从清晨的寒食游人,到艳阳天的繁华景象,再到突如其来的大雨,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西湖春天的美丽和变幻。
《扫花游·西湖寒食》赏析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