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描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辛弃疾以豪迈雄大见长,但他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其中《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的主题是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长久分别,音讯全无,生死未卜。上片写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这部分描写情感凄凉,令人感同身受。
下片写闺中妇人与所爱的人长久离别,且又无音讯。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希望这条由泪水汇成的河流能够流到心爱人的身边。这部分描写形象生动,细腻感人。
辛弃疾通过深入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这句话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辛弃疾以豪迈雄大见长,但他也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清平乐》展示了辛弃疾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让人们领略到他不同侧面的创作风格。
《清平乐·春宵睡重》赏析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