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赏析

  • shí
    jiàn
    chǒ
    zhōu
  • [
    xiān
    qín
    ]
    zuǒ
    qiū
    míng
  • weì
    zhuāng
    gōng
    dōng
    gōng
    chén
    zhī
    meì
    yuē
    zhuāng
    jiāng
  • meǐ
    ér
    weì
    rén
    suǒ
    weí
    shuò
    rén
  • yòu
    chén
    yuē
    guī
  • shēng
    xiào
    zǎo
  • dài
    guī
    shēng
    huán
    gōng
    zhuāng
    jiāng
    weí
  • gōng
    zhōu
    rén
    zhī
  • yǒu
    chǒ
    ér
    hǎo
    bīng
    gōng
    jìn
    zhuāng
    jiāng
    è
    zhī
  • shí
    jiàn
    yuē
    chén
    wén
    jiào
    zhī
    fāng
    xié
  • jiāo
    shē
    yín
    suǒ
    xié
  • zhě
    zhī
    lái
    chǒ
    guò
  • jiāng
    zhōu
    nǎi
    dìng
    zhī
    ruò
    yóu
    weì
    jiē
    zhī
    weí
    huò
  • chǒ
    ér
    jiāo
    jiāo
    ér
    néng
    jiàng
    jiàng
    ér
    hàn
    hàn
    ér
    néng
    zhě
    xiān
  • qiě
    jiàn
    fáng
    guì
    shào
    líng
    cháng
    yuǎn
    jiān
    qīn
    xīn
    jiān
    jiù
    xiǎo
    jiā
    yín
    suǒ
    weì
    liù
  • jūn
    chén
    xíng
    xiào
    xiōng
    jìng
    suǒ
    weì
    liù
    shùn
  • shùn
    xiào
    suǒ
    huò
  • jūn
    rén
    zhě
    jiāng
    huò
    shì
    [
    tōng
    shì
    ]
    ér
    zhī
    nǎi
    tīng
  • hòu
    zhōu
    yóu
    jìn
    zhī
  • huán
    gōng
    nǎi
    lǎo

原文: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
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劝谏

译文及注释

妫”是她的姓和名,是卫庄公的另一位妻子。
孝伯:卫庄公和厉妫的儿子,早逝。
戴妫:厉妫的妹妹,嫁给了卫庄公,生了桓公。
公子州吁:庄公爱妾生的儿子,受到庄公的宠爱。
石碏:卫庄公的大臣,规劝庄公。
礼法:指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骄傲、奢侈、淫荡、逸乐:指人们容易陷入的邪恶行为。
立州吁做太子:指庄公打算立州吁为太子。
六种逆理的事:指违背礼义的行为。
六种顺礼的事:指符合礼义的行为。
石厚:石碏的儿子,与州吁交往。
卫桓公:卫庄公的儿子,庄姜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告老退休:指石碏退休。 《石碏谏宠州吁》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于过度的宠爱和奖赏。其二,州吁作为庶子而好兵,可能会造成乱国的前兆,石碏警告庄公要慎重立州吁。其三,石碏总结出“六逆”和“六顺”,提醒庄公要去顺效逆,以防止祸患的发生。石碏的谏言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际案例,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然而,庄公却对石碏的劝谏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了州吁弑君的悲剧。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展示了石碏的智慧和深思熟虑,同时也揭示了庄公的愚昧和糊涂。 《石碏谏宠州吁》鉴赏详情»

先秦诗人左丘明的照片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是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这一古代史书的注释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是左丘明整理的一部古代国别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这部书对于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左丘明作为太史,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他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左丘明之学”。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左丘明先生”。

猜您喜欢

诫兄子严敦书

两汉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代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范雎说秦王

先秦 佚名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
”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
”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若是者,交疏也。
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
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
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
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
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
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
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
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
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
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
”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