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谏追楚师》原文赏析

  • liáng
    jiàn
    zhuī
    chǔ
    shī
  • [
    xiān
    qín
    ]
    zuǒ
    qiū
    míng
  • chǔ
    wáng
    qīn
    suí
    shǐ
    使
    zhāng
    qiú
    chéng
    yān
    jūn
    xiá
    dài
    zhī
  • suí
    rén
    shǐ
    使
    shào
    shī
    dǒng
    chéng
  • dǒu
    yán
    chǔ
    yuē
    zhì
    hàn
    dōng
    shǐ
    使
    rán
  • zhāng
    sān
    jūn
    ér
    beì
    jiǎ
    bīng
    lín
    zhī
    ér
    xié
    móu
    nán
    jiān
  • hàn
    dōng
    zhī
    guó
    suí
    weí
  • suí
    zhāng
    xiǎo
    guó
  • xiǎo
    guó
    chǔ
    zhī
  • shào
    shī
    chǐ
    qǐng
    leí
    shī
    zhāng
    zhī
  • xióng
    shuài
    qiě
    yuē
    :
    liáng
    zài
    dǒu
    yuē
    :
    weí
    hòu
  • shào
    shī
    jūn
  • wáng
    huǐ
    jūn
    ér
    shào
    shī
  • shào
    shī
    guī
    qǐng
    zhuī
    chǔ
    shī
  • suí
    hóu
    jiāng
    zhī
  • liáng
    zhǐ
    zhī
    yuē
    tiān
    fāng
    shòu
    chǔ
  • chǔ
    zhī
    leí
    yòu
    jūn
    yān
    chén
    wén
    xiǎo
    zhī
    néng
    xiǎo
    dào
    yín
  • suǒ
    weì
    dào
    zhōng
    mín
    ér
    xìn
    shén
  • shàng
    mín
    zhōng
    zhù
    shǐ
    zhèng
    xìn
  • jīn
    mín
    neǐ
    ér
    jūn
    chěng
    zhù
    shǐ
    jiǎo
    chén
    zhī
  • gōng
    yuē
    shēng
    feí
    shèng
    fēng
    beì
    xìn
    duì
    yuē
    mín
    shén
    zhī
    zhǔ
  • shì
    shèng
    wáng
    xiān
    chéng
    mín
    ér
    hòu
    zhì
    shén
  • fèng
    shēng
    gào
    yuē
    shuò
    feí
  • weì
    mín
    zhī
    weì
    chù
    zhī
    shuò
    fán
    weì
    weì
    beì
    xián
    yǒu
  • fèng
    shèng
    gào
    yuē
    jié
    fēng
    shèng
  • weì
    sān
    shí
    hài
    ér
    mín
    nián
    fēng
  • fèng
    jiǔ
    gào
    yuē
    jiā
    zhǐ
    jiǔ
  • weì
    shàng
    xià
    jiē
    yǒu
    jiā
    ér
    weí
    xīn
  • suǒ
    weì
    xīn
    xiāng
    chán
  • sān
    shí
    xiū
    jiào
    qīn
    jiǔ
    zhì
  • shì
    mín
    ér
    shén
    jiàng
    zhī
    dòng
    yǒu
    chéng
  • jīn
    mín
    yǒu
    xīn
    ér
    guǐ
    shén
    zhǔ
    jūn
    suī
    fēng
    zhī
    yǒu
    jūn
    xiū
    zhèng
    ér
    qīn
    xiōng
    zhī
    guó
    shù
    miǎn
    nán
  • suí
    hóu
    ér
    xiū
    zhèng
    chǔ
    gǎn

原文: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
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
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
’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相关标签:古文观止劝谏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要求议和。军队扎在瑕地,等待谈判的结果。随国派少师来主持议和。
斗伯比对楚王说:“我们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志,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我们扩大军队,增加装备,以武力威胁邻国。它们怕起来了,就协同对付我国,很难离间它们。汉水以东,要算随国最大。如果随国骄傲起来,必定抛弃那些小国。小国离散,咱们楚国就可从中得利了。少师这人,一向狂妄自大,请把我们的军队摆出个窝囊的样子,使他更加傲慢起来。”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个季梁,这有什么作用?”斗伯比说:“以后会有用处的呀!少师很得国君的宠信啊。”
于是楚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接待少师。少师回去,果然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他,季梁急忙阻止,说:“上天正在帮楚国,楚军的疲弱,恐怕是骗我们上当吧,君王何必急于出师呢?臣听说,小国所以能抗拒大国,是因为小国得道而大国淫暴。什么是道呢?就是忠于人民,取信于鬼神。国君经常考虑如何利民,就是忠。祝官史官老老实实向神灵祭告,就是信。现在人民在挨饿而君王纵情享乐,祝官史官却在祭神时虚报功德,臣不知道这样如何能抗拒大国!”随侯说:“我上供的牲畜毛色纯正,膘肥肉壮,祭器里的黍稷也很丰盛,怎么不能取信于鬼神呢?”季梁说:“人民才是鬼神的主人啊。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所以在进献牺牲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牲畜多么硕大肥壮啊!’意思就是说:我国人民普遍都有生产的能力,请看他们的牲畜肥大而蕃盛,没有生癣生病,备用的牲畜充分得很!在奉上黍稷时就祷告说:‘请看献上的黍稷多么洁净而丰盛啊!’意思就是说:今年春夏秋三季都没有灾害,请看我国人民多么和睦、收成多么丰盛。在进献美酒甜酒时又祷告说:‘请尝尝我们用好米酿成的美酒吧!’意思是说:请看在我全国上下都有美德,不干没天良的事!由此可见,

注释:
1. 楚武王:楚国的君主,名为武王。
2. 随国: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位于楚国东部。
3. 薳章:楚国派去要求议和的使者。
4. 瑕地:地名,指楚国军队扎营的地方。
5. 斗伯比:楚国的大臣,对楚王提出了一些建议。
6. 汉水以东:指随国的地盘。
7. 随国骄傲起来:指随国变得自负自大。
8. 少师:随国派来主持议和的使者。
9. 熊率且比:楚国的大臣,对斗伯比的建议提出了疑问。
10. 季梁:随国的大臣,对随侯提出了反对意见。
11. 鬼神:古代中国人所信仰的神灵。
12. 祝官史官:负责祭祀活动的官员。
13. 牲畜: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等动物。
14. 黍稷:古代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15. 圣明的君主:指明智而明理的君主。
16. 祷告:向神灵祈求或祭祀时的言辞。
17. 生癣:指动物身上的皮肤病。
18. 美德: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季梁谏追楚师》译文及注释详情»

解析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的关系的一种新的进步主张。文章认为民是主体,神是附属,因此好的君主首先应该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祭祀神祇等事情。这种观点被称为“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文章以季梁为例,他首先是一个忠于民众、信仰神灵的君主,然后深入论述了应该以民为主、神为附的观点。在讨论神的时候,文章始终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使人们“随侯惧而修政”。 《季梁谏追楚师》解析详情»

先秦诗人左丘明的照片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是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这一古代史书的注释和补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语》是左丘明整理的一部古代国别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历史和政治制度。这部书对于了解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左丘明作为太史,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他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他的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学、政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左丘明之学”。

左丘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他的贡献和影响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人物,被后人尊称为“左丘明先生”。

猜您喜欢

新秋夜寄诸弟

唐代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四怨诗

唐代 曹邺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巴丘书事

宋代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