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彭州山行之作》原文赏析

  • péng
    zhōu
    shān
    xíng
    zhī
    zuò
  • [
    táng
    dài
    ]
    gāo
    shì
  • qiào
    lián
    kōng
    tóng
    zǎn
    fēng
    dié
    cuì
    weī
  • niǎo
    shēng
    kān
    zhù
    lín
    wàng
  • guài
    shí
    shí
    qīn
    jìng
    qīng
    luó
    zhà
  • cháng
    chóu
    zuò
    nián
    lǎo
    gēng
    guī
  • qiě
    yuè
    yán
    luán
    shèng
    níng
    juē
    weí
  • shān
    xíng
    yìng
    weì
    jìn
    shuí
    wán
    fāng
    feī

原文: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述志孤寂心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
鸟声婉转值得驻马,树色悦目可以忘机。
怪石嶙峋时时侵占道路,女萝飘荡恰好拂拭襟衣。
道路漫长愁于作客,上了年纪更是思归。
幸喜能看到岩峦胜景,还叹息什么意绪相违。
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

注释:
彭州:属剑南道,故治在今四川彭县。
崆(kōng)峒(tóng):大山名,在四川平武西,山谷深险,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故名。
攒(cuán)峰:密集、簇拥的山峰。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日翠微。
忘机: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轻萝:一名松萝,地衣类植物,生深山中,呈丝状,常自树梢悬垂。拂:拭,轻轻擦过。
长:指离家远。作客:客居他乡。
岩峦胜:山景美好。岩,高峻的山。峦(luán),小而锐的山。
宁(nìng):岂可,岂能。嗟(jiē):叹息。意绪违:指年老而仕宦边远地区,不合自己的意愿。
谁与:与谁。芳菲:本谓花草的芳香,后亦指称花草。 《赴彭州山行之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诗是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创作的。当时,诗人高适已经五十九岁了,他从长安前往彭州担任刺史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五月份是他赴任的时间,整个路程都是穿越大山,山脉连绵不绝。这首诗是他对山行经历的真实记录。在唐代,官员的地位分为朝官和外官,朝官的地位更高。因此,高适作为外官出任彭州刺史,带有一种被贬谪的意味。在赴任的路上,他的心情自然不会太好,因此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漫长旅途的烦恼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赴彭州山行之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山行为主线展开,通过描绘彭州界山脉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变化,表达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的前四句紧扣“山行”主题,描绘了彭州界山脉的壮丽景色。山脉连绵起伏,群峰如聚,层峦叠翠,勾勒出西南山景的雄奇秀丽之特点。诗人独自行走在山川美景之中,心魄为之驰荡。峭壁峻岩,苍松翠柏盘根错节,给人一种狰狞粗朴的感觉,而千峰万壑的深幽和山岚的轻袅则给人以和谐浑圆、劲美清丽的感觉。天空中飞鸟百啭千回,歌声如仙乐般嘹亮清越,唱破了山林的幽寂,也唱醉了诗人。

接下来的四句则描写了山行的困难。怪石嶙峋,壁立于旁,偶有突兀之角伸出路旁。轻萝蔓生,缠绕于山岩峭壁间,不时撩人衣裳。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描写生动而形象,但面对年老和路途的漫长,他不禁产生了悲愁之情。然而,这种思归之愁很快就被对岩峦胜境的欣赏所取代。诗人告诫自己,虽然有些违背了自己的情绪,但又有什么值得嗟叹呢?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勉的意味,但因为“山行”未尽,愁绪仍然存在,思乡之情也无法遏止。

接下来的四句写出了诗人心绪怏怏,但他将忧事放在一边,去欣赏山川的美景。他认为山行漫长,路途曲折,山川的美景无人赏玩,何必郁郁寡欢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赏之雅兴和忘机之真心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失意之情。

整首诗以白描手法描摹了入蜀途中的见闻,通过描绘山川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变化,表现了诗人独自赶路时寂寞凄凉的游子心境。整体结构上,诗人通过描写山行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展示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赴彭州山行之作》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唐代 高适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古歌行

唐代 高适

君不见汉家三叶从代至,高皇旧臣多富贵。
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馀议。苍生偃卧休征战,
露台百金以为费。田舍老翁不出门,洛阳少年莫论事。

送蔡山人

唐代 高适

东山布衣明古今,自言独未逢知音。识者阅见一生事,
到处豁然千里心。看书学剑长辛苦,近日方思谒明主。
斗酒相留醉复醒,悲歌数年泪如雨。丈夫遭遇不可知,
买臣主父皆如斯。我今蹭蹬无所似,看尔崩腾何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