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夜醒来,听乌鸦声远去再听不到啼叫。辽阔的湖面上,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意识到这是太湖的秋晓。昨晚在灯光摇曳中,凭着竹几做了一个梦,梦见马嘶人行于古道。披衣起来搔着头,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此时月光淡黄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只有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在争俏。大自然好像也嫌秋光太清淡,又特意增添些红枣。
原指望西风能把忧愁扫掉。结果西风反催人增添白发,与萧瑟的秋天一样同衰老。昔日庭院挂着帘幕隔寒霜,酣饮美酒,常在金粉屏风边醉倒。想那时是不会有而今这种感伤的中年怀抱。现在流落万里江南,可恨身无半文难温饱,只能像伍员那样去吹箫乞讨;亦恨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横过天空是飞得那样高。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渺渺(miǎo):微远的样子。
啼鸦:乌鸦啼叫。
了(liǎo):停止。
亘(gèn):绵亘,辽阔。
鱼天:指水面。
峭屿(qiào yǔ):陡峭的岛屿。
五湖:太湖的别名。
窥(kuī)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来判断天色的迟早。因为近清晨时星渐稀少。
青花:即牵牛花。
愁痕:愁容。
翻催:反而催逼。
鬓(bìn)鬓:面额两旁的黑发。
金粉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
白雁:一种鸟,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
天杪(miǎo):最高处,天边。
敛:消失。
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
杳(yǎo):隐没不见。
《贺新郎·秋晓》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词人在南宋亡后的时期,流寓苏州并隐居太湖的情景。在一个秋天的拂晓时分,词人观察到周围的景物,引发了他的感慨和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尽管具体的创作年代不详,但通过全篇的描写可以推断出这首词是在南宋亡后的时期创作的。这个背景为词的内容和情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 《贺新郎·秋晓》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太湖秋晓为背景,通过描写所闻、所见、所感、所梦、所行等方式,勾勒出了一幅凄清、寥落的秋景图。上片以黎明乌鸦的啼叫为开端,描绘了秋晓的景色,如亘鱼天、寒生峭屿等,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孤单和寂寞。接着,词人描述了自己在梦中骑马行于古道之上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焦躁和不安。词人搔首窥星,表达了他对天亮的焦虑和不耐烦。接下来,词人描绘了晨光曦微中的院庭一角,月亮渐淡,篱影消失,只有树上的红枣给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一片段通过描绘景物,表达了词人内心的黯淡和无法被照亮的心情。
下片中,词人的忧愁更加深沉。词人描述了时光流逝,年华渐老,忧愁变得更加浓重。回忆宋亡前的生活,词人感叹旧院隔霜帘不卷,自己醉倒在屏风旁的惬意。与此同时,词人借伍员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和对亡国的嫉恨。词人感叹大雁能自由自在地飞翔,而自己却无法回到故乡,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最后,词人陷身于四顾茫茫的烟雾中,表达了他的迷茫和无助。
整首词通过描写景物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个凄凉、寂寞的秋景,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焦虑、忧愁和无助。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之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心情和思绪。这首词不仅仅是一幅秋景图,更是一幅包含词人情感的山水人物画。
《贺新郎·秋晓》赏析详情»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他出生在一个宜兴大族的家庭。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他中了进士。然而,南宋覆灭后,他深感国家的痛苦,选择隐居不仕,被人称为“竹山先生”、“樱桃进士”。他的气节备受当时人们的重视。
蒋捷擅长写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为“宋末四大家”。他的词作多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对山河的哀伤,风格多样,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他尤其擅长运用奇巧的语言,独树一帜,成为宋季词坛上的独特存在。
蒋捷的词作有《竹山词》1卷,收录在毛晋的《宋六十名家词》本和《彊村丛书》本中。此外,还有《竹山词》2卷,收录在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中。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华和风格。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并不明确。
此别情何限。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肯容我、樽前疏散。底事匆匆催人去,黯西风、别恨千千万。截不断,整仍乱。
三年瞥忽如飞电。记从前、心情双亮,意词交划。千古黎苏登临意,人道于今重见。又分付、水流冰泮。满腹余疑今谁问,上牛头、净拭乾坤眼。聊尔耳,恐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