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唱完了歌,还皱着双眉。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
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
还颦(pín):却皱着眉。还,却。颦,皱眉。
青春:春天。
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晏几道在熙宁二年(1069年)守制结束后的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晏几道结识了一个歌女,并与她产生了感情。然而,由于晏几道被朝廷委派去长安当一小吏,两人不得不分别。晏几道在长安任满后回到汴京,但却无法找到这位歌女。于是,晏几道回忆起当年同歌女在西楼相遇的情景,并写下了这首词。
这个背景描绘了晏几道与歌女之间的短暂相遇和分别,以及晏几道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这段经历可能是晏几道生命中的一段重要回忆,他对这位歌女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都体现在他写下的这首词中。这首词可能是晏几道表达自己对歌女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是他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个背景为这首词赋予了一种浪漫和忧伤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展示了晏几道作为一个词人的敏感和细腻。这段经历和回忆可能对晏几道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表达。这首词可能是晏几道在对歌女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中,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晏几道与一位歌女的相遇和分别,以及晏几道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和思念之情。这个背景为这首词赋予了一种浪漫和忧伤的情感色彩,同时也展示了晏几道作为一个词人的敏感和细腻。这首词可能是晏几道对歌女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的表达,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和反思。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指出了上阕的情景描写,通过简洁的数字和点题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歌女的神情。接着,文章提到歌女在涂抹敷粉时偷偷擦去泪水,以掩饰内心的辛酸。作者通过这一细节揭示了歌妓的可怜处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之情。然而,由于隔席和炉烟的遮挡,作者无法真切地看到歌女的面容,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接下来,文章提到了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引用了《玉楼春》一词来证明这一点。作者常常是那个“坐中”的“赏音人”,为她们的不幸而感到伤心。这可以理解,因为作者自己也是一个容易被人欺骗的“痴人”。
下片则写到了别后相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无法真切相见的遗憾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文章使用了“几换青春”这个双关的词语,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接着,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之情,并以“一春弹泪说凄凉”作为同调,进一步展示了对歌妓命运的关怀。最后,文章提到“长记楼中粉泪人”,暗示了作者和歌妓都是同样沦落的人。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细节的分析和解读,展示了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和对尘世的厌倦之情。同时,文章也揭示了作者自身的感受和身世,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词的内涵。
《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赏析详情»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出生于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曾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务。
晏几道性格孤傲,中年时家境中落。他与父亲晏殊一起被称为“二晏”。晏几道的词风与父亲相似,但他的造诣更加高超。他擅长表达言情之美,他的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直率地表达了情感,多以爱情生活为题材,因此被认为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晏几道的代表作品有《小山词》。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