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戏赋云山》原文赏析

  • lóu
    chūn
    ·
    yún
    shān
  • [
    sòng
    dài
    ]
    xīn
  • rén
    bàn
    tuī
    shān
    miàn
    yún
    caī
    shì
    cháng
    shí
    xiāng
    duì
    liǎng
    sān
    fēng
    zǒu
    biàn
    tóu
    chù
  • 西
    fēng
    piē
    yún
    héng
    jiàn
    dōng
    nán
    tiān
    zhù
    lǎo
    sēng
    paī
    shǒu
    xiào
    xiāng
    kuā
    qiě
    qīng
    shān
    jiù
    zhù

原文: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相关标签:大自然玉楼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
西风猛然吹起,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注释:
“何人”两句:推山,把山推走,此写浮云遮山。
常时:平时。
无觅处:遍寻不见。
瞥起:骤起。云横度:浮云横飞。
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住:在这里。 《玉楼春·戏赋云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辛弃疾在公元1196年因为火灾而离开上饶的湖寓所,搬到位于铅山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居住。在这个别墅里有一汩清泉,形状像瓢,辛弃疾因此将其命名为“瓢泉”。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创作的,内容是吟咏云山的作品。 《玉楼春·戏赋云山》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激动和惊喜之情。同时,通过对比青山被浮云所遮盖和青山犹如擎天巨柱的景象,词人表达了对青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整首词以青山为主题,通过对青山的描写和词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青山的描写和词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玉楼春·戏赋云山》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玉楼春

宋代 蔡伸

碧桃溪上蓝桥路。寂寞朱门闲院宇。粉墙疏竹弄清蟾,玉砌红蕉宜夜雨。
个中人是吹箫侣。花底深盟曾共语。人生乐在两知心,此意此生君记取。

玉楼春

宋代 毛滂

我公两器兼文武。谈笑岩廊无治古。红颜绿发已官高,赤舄绣裳今仲父。
我欲形容无妙语。颂穆清风须吉甫。望公聊比泰山云,岁岁年年天下雨。

玉楼春

宋代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
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
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