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译文:
自人春后,就一直阴雨绵绵,寒意未尽,导致海棠到了花期还迟迟没有绽放;等到前些时候天气突然晴朗起来,初开放的娇嫩花朵却又因难以承受一连三天的日晒而恹恹欲睡,仿佛一位位慵懒欲睡的小美人。我两鬓已有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疑惑该不是由于日渐衰老,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分了吧?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如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更使我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秀靥半露,可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了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脸色一天天变得憔悴泛白。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怎样消遣。
注释: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晁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甚:为什么。
迟了芳信:指迟迟未开花。
蓦然:突然地。
万姝:万花。
娇因:花欲开状。
潘令:晋潘岳,曾为河阳令,爱花,多树桃李,人称河阳一县花。其《秋兴赋序》自叹:“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不成:难道。
分:缘分。
玉局:指苏轼。苏轼晚年曾提举玉局观,有
《摸鱼儿(海棠)》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任建阳在嘉定年间所经历的一段艰难时期。在这个时期,任建阳因为在一首名为《落梅》的诗中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批评,被人指控为“讪谤当国”,并多次被贬斥。他被迫坐废了整整十年,这就是所谓的“落梅”诗案。
在这段时间里,任建阳创作了一首名为《海棠》的词。这首词中,他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以及最后的凋零来比喻自己的遭遇,同时也借用了历史人物潘岳、苏轼和范成大来进行对比。通过这些比喻,他表达了自己对因诗被贬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流露出对珍惜光阴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任建阳在嘉定年间所经历的困境和挫折,以及他在这段时间里创作的《海棠》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个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的机会。
《摸鱼儿(海棠)》创作背景详情»
清晰,情感真挚。词人通过对海棠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上片中,词人表达了对海棠未开之前的期待和疼惜,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未实现理想的遗憾。通过借用典故和精致细腻的语言,词人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海棠的命运相结合,立意深远。下片中,词人回归对海棠花的描写,通过描绘花瓣的颜色变化和对春风的责怪,强化了对春天和花朵的珍惜之情。最后以“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作结,表达了对时光无情和自己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整篇词文情感真挚,表达了词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摸鱼儿(海棠)》赏析详情»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宋末文坛的领袖,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其词风豪迈慷慨。他是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
刘克庄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并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他在辞赋创作中注重形式的变化和创新,提倡以意境为主导,强调诗歌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他的辞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时事为主题,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
刘克庄的诗歌作品以豪放慷慨著称,他的词作则更加富有个人情感和社会关怀。他的词风独特,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婉约的作品。他的词作在南宋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克庄的诗论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观点,强调诗歌和词作的表达功能。他还提出了“诗以意为主,辞以文为辅”的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辞藻的运用。他的诗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补充刘克庄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为1187年和12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