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船帆轻挂,大桨急飞,过了一城又一城,到了严子陵垂钓的江滨。喝酒过度,必成病态,以至郁闷而精神空虚。只有依靠枕头,听那大桨发出的叫声可资慰藉,极为悲痛的断肠游子型的外任官苏轼,眼前闪现着的是丛列成行的云雾缭绕的山峰,烟雨重重笼罩的树林。回过头去看,桐庐县城在哪里呢?已经看不到了。
但是顷刻之间就要离开了,分别的愁绪更加使人变得憔悴。那就只有从朝云暮雨的巫山男女欢会的神话梦幻中寻求解脱。不论旧愁还是新欢,对山村的思念也没有了。不大可能再看到山村人了,但是对他们的痴情和思念没变。只有求别人带去一首词。
注释:祝英台近:词牌名。又名《宝钗分》、《月底修箫谱》、《燕莺语》、《寒食词》。双调77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钓台路:钓鱼台水路。钓台,指东汉.严子陵垂钓处,在浙江桐庐城西十五公里的富春江滨。
攲(yǐ)枕:依靠枕头。
鸣舻(lú):发出叫声的大桨。
簇簇:丛列成行的样子。
孤城:指桐庐县城。
闲:顷刻。
离阻:分离,阻隔。
萦损:愁思郁结而憔悴。
云雨:比喻男女欢会。
无由:没有办法。
犹自:尚,依然是。
倩人:恳求别人。
道:同“蹈”,赴。
传语:把一方的话传到另一方。
《祝英台近·挂轻帆》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苏轼在1073年二月期间担任杭州通判时的一次视察活动。在这次视察中,苏轼先后考察了富阳、新城、风水洞和桐庐等地,并在经过严陵濑后返回杭州。在返回杭州的路上,苏轼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民生困境的悲叹之情。
这段背景描绘了苏轼作为一位官员,积极地进行地方考察和视察的情景。他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还特意前往农村地区考察,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通过这次视察,苏轼目睹了民生的艰辛和困境,深感民众的生活并不如意。
这篇创作背景的重点在于突出苏轼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关怀。作为一位文人官员,苏轼不仅关注文学艺术,更关心人民的生活状况。他通过视察活动,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苦和困境,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段背景还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熙宁六年是北宋朝廷的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民生问题日益突出。苏轼的视察活动正是为了了解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苏轼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的一次视察活动,突出了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为苏轼后来创作的词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素材和思想基础。
《祝英台近·挂轻帆》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苏轼的《富春山居图》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首先提到了上片,通过景情反差的手法,描绘了苏轼在富春江上的忧愁心情。作者以“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来形容苏轼在船上轻快行程的形态,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忧愁。接着,文章提到苏轼醉卧船上的情景,与金代元好问的《读书山月》中的“攲枕听蛙鸣”相呼应,表达了苏轼的孤独感。随后,文章描述了苏轼眼中的景物,如“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通过这些景物来衬托苏轼的沉郁心绪。最后,作者通过设问手法,进一步渲染了苏轼对桐庐山村的忧叹,描绘了一幅凄苦的生活景象。
下片则是承接上一部分,描述了苏轼想要摆脱愁情却无可奈何的心情。他试图从神话梦幻中寻找慰藉,但现实阻碍了他的愿望,使他的愁思更加抑郁。文章引用了宋代欧阳修的《怨春郎》词来形容苏轼的心情。接着,文章提到苏轼对过去的旧愁和昔日的新欢都不再挂念,只有对山村的思念依然存在。最后,苏轼恳求他人前去捎首词,表达了他对山村的渴望。
整篇赏析将欢景与愁情、现实与历史、人世与梦幻、意境与哲理有机地融为一体。文章认为这首词反映了苏轼的悯民思想,具有现实主义意义。
《祝英台近·挂轻帆》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采幡轻,花胜巧,金缕绊双股。
迎得春来,好送腊归去。
宵分荐罢黄羊,微温商陆,犹听取、镫窗人语。
伴雕俎。
吴盐亲擘橙香,调笙爱妆素。
卧酒吞花,章台旧游路。
忍教抛却韶华,销魂赋笔,祗认作、楚天行雨。
抚清琴,钻故纸,相伴镇怜汝。
拂拭盘龙,珍重淡眉妩。
绿窗对影伶俜,蔘苓味好,道都是、檀奴心苦。
虎山路。
料应绿遍垂杨,和烟万千缕。
是汝乡关,是我旧游处。
恁时重繫兰桡,红牙按拍,为低唱、酒边诗句。
碧鲜庵,画溪渡。
目断鸳鸯浦。
庭院深深,尽日飞红雨。
望中鸟啄游丝,蝶粘飞絮。
仿佛与芳魂同住。
更愁觑。
禁得一树棠梨,暗把春光数。
生死情缘,听尽流莺语。
总教妆阁钟声,香奁佛火,长则任、精灵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