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春夜阑》原文赏析

  • gēng
    lòu
    ·
    chūn
    lán
  • [
    dài
    ]
    máo
    wén
  • chūn
    lán
    chūn
    hèn
    qiè
    huā
    wài
    guī
    yuè
    rén
    jiàn
    mèng
    nán
    píng
    hóng
    shā
    diǎn
    dēng
  • piān
    yuàn
    bié
    shì
    fāng
    jié
    tíng
    xià
    dīng
    xiāng
    qiān
    jié
    xiāo
    sàn
    xiǎo
    xiá
    huī
    liáng
    jiān
    shuāng
    yàn
    feī

原文: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相关标签:夜晚相思孤寂愁绪更漏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的深夜静谧无声,春天的思念绵延不绝。在花丛外,杜鹃鸟的啼声不断,仿佛在挽留西下的残月。思念的人不见踪影,思念的梦也难以实现,我的孤独心灵,像被红纱罩住的一盏残灯。

最让人痛恨的是在这个时刻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茂,每一朵都像同心结一样。夜雾渐渐散去,朝霞在天边绚烂,房梁间传来亲密的细语,一对春天的燕子飞来。

注释:春夜阑:春天的夜晚即将结束。阑,尽。

春恨:春天的思念之苦。切:急切,这里表示绵延不断的意思。

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传说它的啼声悲凉而刺耳。

难凭:无所依托。

芳节:百花盛开的时节,也指春天。

丁香千结:这里指固定在一起无法分开,比喻人的忧愁固定不解。千,也有一种说法是“半”。

宵雾:夜雾。

晖:光辉灿烂,也有一种说法是“辉”。 《更漏子·春夜阑》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的啼叫声、红纱孤灯、庭下丁香花蕾和梁间双燕飞等景物,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烘托出思妇的离愁和春愁。这些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的象征,更是表达思妇内心孤寂和对亲人归来的渴望。整首词以环境气氛的描写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思妇深深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切盼之情。同时,词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动态的描写静态的景物,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艺术性的闺思之作。 《更漏子·春夜阑》赏析详情»

毛文锡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出生地为高阳(今属河北),也有一说为南阳(今属河南)。年仅十四岁时,他便考中进士。后来他前往蜀地,跟随王建,并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的官职。他还升任文思殿大学士和司徒。然而,蜀国灭亡后,他随王衍归降唐朝。不久之后,他再次投靠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一起以小词受到孟昶的赏识。他在《花间集》中被称为毛司徒。他著有《前蜀纪事》和《茶谱》,并留下了32首词作品。现在有王国维编辑的《毛司徒词》一卷。关于毛文锡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猜您喜欢

更漏子·风带寒

五代 冯延巳

风带寒,秋正好,
蕙兰无端先老。
云杳杳,树依依,
离人殊未归。

搴罗幕,凭朱阁,
不独堪悲寥落。
月东出,雁南飞,
谁家夜捣衣。

更漏子

宋代 晏殊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更漏子·金剪刀

五代 冯延巳

金剪刀,青丝发,
香墨蛮笺亲□。
各粉泪,一时封,
此情千万重。

垂蓬鬓,尘青镜,
已分今生薄命。
将远恨,上高楼,
寒江天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