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河桥柳:河边桥上的柳树。
占芳春:占据了春天的芳香。
映水含烟拂路:倒映在水中,含烟的柳树轻拂着路面。
几回攀折赠行人:几次攀折柳枝送给行人。
暗伤神:暗自伤感。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乐府吹为横笛曲:乐府将其吹奏成横笛曲。
能使离肠断续:能引起离情别绪。
不如移植在金门:不如将其移植到金门。
近天恩:接近皇恩。
乐府二句:意思是乐府中,将《折杨柳》这类的诗作为乐曲歌唱,人们听了,又能使别情离绪时时泛起。
横笛:笛子横吹。
金门:汉宫中有“金马门”,此指天子所居之地。
天恩:皇恩。
郭茂倩《乐府诗集》于白居易《杨柳枝》二首作序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瞩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困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故白居易又为诗云:“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此词中的“近天恩”,取意于白居易之诗。
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为白居易的《杨柳枝》作序,介绍了白居易创作这首词的背景。白居易的朋友樊素擅长歌唱,小蛮擅长舞蹈。白居易为她们写了一首诗,描述了她们的美丽。后来,白居易写了《杨柳枝》这首词,表达了对柳树的喜爱和思念之情。在宣宗朝,国乐唱起了这首词,皇帝问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永丰在哪里?于是,人们从永丰坊的园中取了两枝垂柳,植到禁中。因此,白居易又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柳树的思念和喜悦。这首词中的“近天恩”,取意于白居易的诗。
《柳含烟·河桥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⑴乐府二句——意思是乐府中,将《折杨柳》这类的诗作为乐曲歌唱,人们听了,又能使别情离绪时时泛起。横笛:笛子横吹。梁代古乐府《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注释:乐府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形式,其中的《折杨柳》等诗被作为乐曲来演唱,听众们听了这些歌曲,会让他们时常想起别离的情感。横笛是一种横吹的笛子。梁代的《折杨柳歌辞》中写道:“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⑵金门——汉宫中有“金马门”,此指天子所居之地。天恩:皇恩。郭茂倩《乐府诗集》于白居易《杨柳枝》二首作序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瞩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困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故白居易又为诗云:“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此词中的“近天恩”,取意于白居易之诗。
注释:金门指的是汉宫中的“金马门”,也就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天恩指的是皇帝的恩宠。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为白居易的《杨柳枝》作序时说:白尚书有一位名叫樊素的妓女擅长歌唱,小蛮擅长舞蹈。他曾经写了一首诗,其中写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年纪已经很大了,而小蛮却依然年轻美丽,于是他写了《杨柳枝》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词中写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瞩阿谁?”后来在宣宗朝,国乐唱起了这首词,皇帝问是谁写的词?永丰在哪里?左右的人回答了皇帝的问题。当时永丰坊的西南角园中有一棵垂柳,枝条柔软茂盛,困东使命取了两枝,种植在禁中。因此,白居易又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这首词中的“近天恩”取自白居易的诗。
《柳含烟·河桥柳》注释详情»
这篇评析将探讨一首词的特点,即折柳送别咏开去。这首词给人一种不遇之感,作者运用了含蓄的笔法和晦涩的词意。
首先,这首词的主题是折柳送别咏开去。这个主题传达了一种别离和离别的情感。折柳象征着离别,而咏开去则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不舍。整首词通过折柳和咏开去这两个意象,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作者运用了含蓄的笔法。词中的折柳和咏开去并没有直接点明离别的原因或对象,而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情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词意更加深沉和丰富,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想象的空间。
此外,词意晦涩也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词中的词意并不直接明了,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描述和比喻来表达。这种晦涩的词意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神秘感和思考的空间。读者需要通过细细品味和推敲,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折柳送别咏开去为主题,通过含蓄的笔法和晦涩的词意,表达了离别的情感。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仔细品味和推敲,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这首词给人一种不遇之感,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柳含烟·河桥柳》评析详情»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出生地为高阳(今属河北),也有一说为南阳(今属河南)。年仅十四岁时,他便考中进士。后来他前往蜀地,跟随王建,并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的官职。他还升任文思殿大学士和司徒。然而,蜀国灭亡后,他随王衍归降唐朝。不久之后,他再次投靠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一起以小词受到孟昶的赏识。他在《花间集》中被称为毛司徒。他著有《前蜀纪事》和《茶谱》,并留下了32首词作品。现在有王国维编辑的《毛司徒词》一卷。关于毛文锡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
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情处。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
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醉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