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盟鸥》原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méng
    ōu
  • [
    sòng
    dài
    ]
    xīn
  • dài
    shèn
    qiān
    zhàng
    cuì
    lián
    kaī
    xiān
    shēng
    zhàng
    shì
    zǒu
    qiān
    huí
    fán
    tóng
    méng
    ōu
    jīn
    méng
    zhī
    hòu
    lái
    wǎng
    xiāng
    caī
    bái
    zài
    chù
    cháng
    shì
    xié
    lái
  • qīng
    píng
    pái
    cuì
    zǎo
    cāng
    tái
    kuī
    xiào
    chī
    jiě
    beī
    feì
    zhǎo
    huāng
    qiū
    chóu
    míng
    yuè
    qīng
    fēng
    rén
    shì
    huān
    dōng
    àn
    绿
    yīn
    shào
    yáng
    liǔ
    gēng
    zaī

原文: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相关标签:春游隐逸生活水调歌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先生:作者自称。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凡我”三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鹭,鹭鸶,一种水鸟。
偕来:一起来。
“破青萍”三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痴计:心计痴拙。
“不解”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废沼”三句:意思是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畴昔,以往,过去。 《水调歌头·盟鸥》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在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被主和派弹劾落职后的情景。在淳熙八年(1181年)的冬末,词人四十二岁,正值年富力强,本应有很多作为的时候,却被南宋政权罢官。他被迫回到刚刚建成不久的信州上饶郡带湖新居,开始了漫长的归田生活。这首词即是在词人罢官归家不久之后创作的。 《水调歌头·盟鸥》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以描写湖景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湖景的深深喜爱和渴望与湖中的鸥鸟结盟为友的愿望。词中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通过形容湖水如翠奁一般清澈,以及词人每天走千回湖畔的夸张行为,来表达对湖景的热爱程度。词人希望与湖中的鸥鸟结盟为友,不再相互猜疑,而是常来常往,共享美景。词中还提到了白鹤,表达了词人对未见之白鹤的向往和对湖景的更深一层爱意。整首词表露了词人摆脱了官场的烦恼和惊恐,心情的宁静,但也透露出几分孤寂与无聊。词人以轻松的笔触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展现了深层次的意境。然而,词人的美意却被鸥鸟无视,它们只关心捕鱼,与词人的心境产生了差异。整首词通过描写湖景和词人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的交流的渴望。 《水调歌头·盟鸥》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春游

明代 罗洪先

春日川原晓望浓,东南山色翠重重。
刘伶游计常携锸,陶亮归期每候钟。
四壁有家还似寄,一身多病遂成慵。
临蹊欲问渔郎路,落尽桃花但古松。

春游

宋代 陆游

穷愁终日竟胡为?老健人间自一奇。
每驾柴车游古寺,间骑竹马伴群儿。
登临兰渚流觞地,萧散狐泉冷饼时。
綀布单衣白羽扇,路傍人总道相宜。

春游

唐代 刘兼

柳成金穗草如茵,载酒寻花共赏春。
先入醉乡君莫问,十年风景在三秦。
摇摇离绪不能持,满郡花开酒熟时。羞听黄莺求善友,
强随绿柳展愁眉。隔云故国山千叠,傍水芳林锦万枝。
圣主未容归北阙,且将勤俭抚南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