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自题》原文赏析

  • xiǎo
    yǐn
  • [
    sòng
    dài
    ]
    lín
  • zhú
    shù
    rào
    qīng
    shēn
    yǒu
  • xián
    lín
    shuǐ
    jiǔ
    fēng
    lǎn
    cǎi
    huā
    shū
  • jiǔ
    bìng
    fáng
    kaī
    juàn
    chūn
    yīn
    chú
  • cháng
    lián
    huà
    duō
    bàn
    xiě
    qiáo

原文: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相关标签:隐居生活闲适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住在翠竹绿树环绕的茅草房屋中,清雅幽深的情趣非常丰富。白鹤在水田中觅食,久久也不飞走,蜜蜂采花忙了一阵又逐渐稀疏。喝了一些酒后,感到有些醉意,不想打开书本阅读。春天的树形成了浓密的阴凉,正好可以拿起锄头松土。我非常欣赏古代画家的作品,其中多半描绘的是樵夫和渔父。

注释:酒病:酒后困乏。开卷:读书。春阴:春天的阴凉。怜:喜爱。樵渔:渔父樵夫,这里指隐于水边林下的隐士。 《小隐自题》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林逋是宋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以隐居为名。年轻时,他游历于江、淮之间,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然而,后来他选择了在杭州西湖中的孤山结庐,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整整二十年,他从未踏足城市,完全与尘世隔绝。这首诗正是他在孤山隐居期间,受到生活环境的启发而创作的。

林逋的隐居生活使他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的喧嚣和繁忙。孤山的环境给予了他无限的灵感和创作力量。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也体验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

这首诗描绘了林逋在孤山的生活状态。他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描述了孤山的静谧和宁静,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共生。他通过描绘孤山的景色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林逋的隐居生活给予了他独特的创作灵感,使他能够创作出深入人心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总之,林逋在孤山的隐居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背景和灵感。他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宋初文坛上备受瞩目的诗人。 《小隐自题》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图画,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古代的画家们常常以渔樵为题材,描绘他们在山水之间的自由自在、安逸宁静的生活。诗人尝过这些古代图画,深深地怜悯和喜爱,因为这些图画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方式的写照。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的渔樵一样,过上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仅能够让他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能够让他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古代图画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以清深趣有余为主旨,通过描写诗人隐居生活中的种种趣味和乐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写竹树绕居所、鹤闲蜂懒、酒病妨开卷、古图画写樵渔等情景,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环境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于清深趣的追求和享受,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简单自由生活的理念。

《小隐自题》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林逋的照片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复,汉族,出生于浙江大里黄贤村(也有一说是杭州钱塘)。他从小就非常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据记载,他性格孤高自好,喜欢恬淡的生活,不追求荣利。长大后,他曾经漫游江淮地区,后来隐居在杭州西湖,建造了庐山上的住所。他经常驾驶小船游览西湖的各个寺庙,与高僧和诗友交往。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会让门童子放飞鹤,只要看到鹤,林逋就会划船回来。他创作的诗歌随意而来,随意而弃,从不保留。1028年(天圣六年)去世。他的侄子林彰(朝散大夫)和林彬(盈州令)一同前往杭州,举行了完整的治丧仪式。宋仁宗赐予他谥号“和靖先生”。

猜您喜欢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

南北朝 谢灵运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蓝田溪与渔者宿

唐代 钱起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摸鱼子·高爱山隐居

宋代 张炎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原非捷径。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