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原文赏析

  • ruǎn
    láng
    guī
    ·
    leǐ
    yáng
    dào
    zhōng
    weí
    zhāng
    chù
    tuī
    guān
  • [
    sòng
    dài
    ]
    xīn
  • shān
    qián
    dēng
    huǒ
    huáng
    hūn
    shān
    tóu
    lái
    yún
    zhè
    shēng
    shǔ
    jiā
    cūn
    xiāo
    xiāng
    féng
    rén
  • huī
    shān
    zhěng
    guān
    jīn
    shào
    nián
    ān
    chén
    jīn
    qiáo
    cuì
    zhāo
    hún
    guàn
    duō
    shēn

原文: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相关标签:他乡故人阮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前灯火闪烁,快到黄昏,山头上飘来飘去的是朵朵浮云。鹧鸪声响起的地方住着数户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潇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时也曾学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如今虽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样作《招魂》赋招回失去的灵魂,自古以来书生多是无用之辈,读书多反而误了自身。

注释:
耒阳:县名,即今湖南耒阳。
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常主军事。
数家村:几户人家的村落。
潇湘:湖南省的潇水和湘江,这里指湖南。
遭:路遇。
纶巾:有青丝带的帽子。羽扇纶巾是魏晋时代“儒将”的服饰。
鞍马尘:指驰骋战马。
憔悴:指衰老。
儒冠:读书人戴的帽子,指代书生。
身:自己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淳熙六年至七年(1179~1180),辛弃疾担任湖南安抚使一职。这个时期,辛弃疾正身处湖南耒阳道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多年未见的故友张处父。两人相见之后,情不自禁地倾盖相接,尽情地倾诉彼此的心声和往事。这次重逢让辛弃疾感慨万分,他深深地被友情的珍贵所触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以湖南耒阳道为背景,通过辛弃疾与张处父的相遇,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珍贵。辛弃疾在词中倾诉了自己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词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辛弃疾与张处父的相聚之时,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这段创作背景揭示了辛弃疾在湖南安抚使任上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张处父的重逢。这次相遇不仅让辛弃疾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也激发了他对友谊的思考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词成为了辛弃疾表达自己情感的媒介,通过文字的表达,他将自己的思念和感慨传递给了读者,让人们感受到了友情的真挚和珍贵。

这段创作背景为这首词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情感色彩。辛弃疾在湖南安抚使任上的生活经历和与张处父的重逢,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来源。这首词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让人们感受到了辛弃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这段创作背景为这首词增添了一层特殊的意义,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其实这段内容已经是一篇鉴赏了,它对于这首词的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描述词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以及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批判。你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对词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阮郎归

宋代 毛滂

雨余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暖风时转柳花球。晴光烂不收。
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却应留下等闲愁。令人双鬓秋。

阮郎归

五代 冯延巳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丝,
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梁双燕栖。
角声吹断陇梅枝,孤窗月影低。塞鸿无限欲惊飞,
城乌休夜啼¤
寻断梦,掩深闺,行人去路迷。门前杨柳绿阴齐,
何时闻马嘶。

阮郎归

宋代 米友仁

碧溪风动满文漪。
雨馀山更奇。
淡烟横处柳行低。
鸳鸯来去飞。
人似玉,醉如泥。
一枝随鬓攲。
夷犹双桨月平西。
幽寻归路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