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自笑劳苦的生涯如一梦醒来,原是留在他乡流浪过三次重九节的人。发花白又稀疏,面对荒废的园圃搔头。幸运有多情谊的人,喜欢饮酒而无诉讼事,好像古代无为而治的贤明太守。年年登高,年年宴饮,那美好的景物依旧不变。
这次登高宴会按理要痛饮,照常佩带紫菊茱萸,还要细看多嗅。草木凋零,秋风为霜,其中有我俩雪堂前栽的两棵柳树。明年的今天,我为你移居潇湘,洒酒于江口。我将和黄州的人共同享受您留下的恩惠,如饮长江水般的美酒。
注释:
醉蓬莱:词牌名。双片九十七字,前片十一句,后片十二句;前后片各四仄韵。君猷(yóu):徐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栖霞:栖霞楼,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在黄冈市赤鼻矶上。
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今年徐守将离开黄州,要求到湖南作知州。
惘(wǎng)然:恍惚,忧思的样子。
华发:白发。萧萧:稀疏的样子。
落帽:代指宴饮。
烂醉:痛快饮酒。
重嗅:反复闻嗅。
西顾:徐君猷赴任湖南在黄州之西,故名。
酹(lèi):饮酒前把酒洒在地上或水上以祭神祝福。羽觞(shāng):酒器。
州人:黄州人。
饮:喝,这里指享受。遗爱:官员有德政,给后人留下仁爱。
醇酎(chún zhòu):反复酿造的醇厚老酒。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地点是栖霞楼。这是一次例行的重九宴饮,但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宴会是为了送别即将离任赴湘的徐太守而举办的。
徐太守是当地的官员,他即将离任前往湘州,因此这次宴会被安排为赠别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方式,以表达对徐太守的感激和祝福。
栖霞楼是举办宴会的地点,它可能是一座高楼,位于山脚下或山顶上,享有美丽的景色。这个地点被选择是因为它的壮丽和宜人的环境,可以为这次宴会增添更多的气氛和意义。
这首《醉蓬莱》是在这次宴会上创作的,它是一首赠别词。赠别词是一种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形式,通常用于送别离任的官员或离开的朋友。这首词以蓬莱仙境为比喻,表达了对徐太守离任的感慨和祝福。
整个创作背景中,重九宴饮和赠别词的结合,展示了古代文人士人情感的表达方式。这次宴会不仅是一次社交活动,更是一次感激和祝福的机会,让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栖霞楼作为宴会的地点,也为这次活动增添了一份美丽和庄重。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创作背景详情»
的深厚情谊。通过对徐守君猷的赞美和祝愿,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上片以自嘲的方式描写了作者贬居三年的生活体验,将其比喻为一场梦境,成为他乡的游子。通过对衰老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易老天也老的感慨和无奈。然而,接下来作者转而赞扬徐守君猷的功德,称他是一个多情、好饮无事、贤明的人。最后以登高宴饮的场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岁岁年年的祝愿和情深谊长的愿望。
下片则以节传情,以酒寄情的方式,通过痛饮来表达真情实感。作者点明此次相会宴饮的不平凡,以及紫菊茱萸的特殊之处。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将“烂醉”与“细雨”、“茱萸”联系起来,寓意除祸免灾。接着,作者表达了友谊的长久和坚固,以及对徐守君猷的祝愿和希冀。最后总结了徐守君猷的功绩,并将其与享受遗爱、君子情谊相比拟,表达了对徐守君猷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徐守君猷的赞美和祝愿,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运用对偶句、引用古诗等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徐守君猷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鉴赏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倚栏干一笑,旧日琵琶,何处寻觅。独立东风,吹未醒狂客。沙外青归,柳边黄浅,依旧自春色。极目长淮,晴烟一抹,不堪重忆。
老子平生,萍流蓬转,昔去今来,鸥鹭都识。拍拍轻舟,烟浪暗天北。自有乾坤,江山如此,多少等陈迹。世事从来,付之杯酒,青衫休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