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阳山归路》原文赏析

  • lián
    zhōu
    yáng
    shān
    guī
  • [
    sòng
    dài
    ]
    běn
    zhōng
  • shāo
    yān
    zhàng
    jìn
    xiāng
    tán
    bìng
    shuaī
    tuí
    kān
  • ér
    zhī
    lái
    qiáng
    yán
    fēng
    shèng
    jiāng
    nán

原文: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羁旅抒情

译文及注释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注释:
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
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
强言:坚持说。
风物:风光景物。 《连州阳山归路》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建炎四年(1130)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年份,也是吕本中遭遇流亡的一年。吕本中是南宋初年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因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关而被迫离开京城,南行至连州。在连州的流亡生活中,吕本中经历了许多困苦和痛苦,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吕本中在离开连州北归时创作的,他借诗表达了自己在流亡途中所经历的愁苦心情。在诗中,吕本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离乡别井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诗中可能会出现对连州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以及对自己流亡生活的描绘,如孤独、困苦、无依无靠等。吕本中可能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可能会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得它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吕本中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流离失所。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吕本中在流亡途中的心情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吕本中在建炎四年离开连州北归时的流亡经历,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吕本中在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这首诗不仅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流离失所。 《连州阳山归路》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己流亡生活为主题,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小儿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首句点题,明确了诗人的行程和所处的环境。使用“烟瘴”二字,切中岭南的气候特点,暗示了诗人因为避乱而来到连州,过着艰苦的生活。接下来的句子具体描述了流亡生活对诗人身体的摧残,使用了“疾病”、“衰颓”、“不堪”等词语,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也隐约表露出诗人对国事的忧愁,语意低沉深挚。这种将情感寄托在风物之中的手法在诗歌中常见,而这两句诗则通过“烟瘴”一词直接表达了种种不堪。

接下来的两句诗,笔锋突然转向,不再写自己,而是转而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认为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诗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歌以“避地”为主题,眼前的风景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了江南的景色,如今却流离失所,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么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相反,小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认为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出自己的忧思,因此使用了“强言”二字来定位小儿女,道出了内心的凄楚。这种手法在苏轼的《纵笔》和杜甫的《月夜》中也有运用,通过小儿的误会或无知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悲伤。吕本中的这首诗也借助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取径不同,但很可能受到了前人的启发。

整首诗的前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痛苦和压抑,写得凝重而压抑;而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面上显得轻描淡写,实际上更加深沉地渲染了原本的痛苦。这首诗自附于江西诗派,注重“悟入”和“活法”,写得沉浑老成,从杜甫的诗歌中得到启发,并加入了自己的变化。 《连州阳山归路》赏析详情»

吕本中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是一位诗人、词人和道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属于江西派。他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作品。虽然他的词作品没有传世,但现代学者赵万里在《校辑宋金元人词》中辑录了他的《紫微词》和《全宋词》,共收录了他的27首词作品。吕本中的诗作数量较大,约有1207首。

猜您喜欢

生查子·旅思

清代 吴伟业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早行

宋代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望江南·燕塞雪

宋代 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