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小船慢慢地摇近,离家越来越近了,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悠静的水面上,歌声分外清晰响亮。采珍珠的地方风真大呀。夜,静悄悄,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曲曲的溪岸,小小的木桥,弯弯的山月,缓缓地从眼前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看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
注释: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真珠:珍珠。
《南乡子·归路近》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珣的《南乡子》通过描写采珠者的归程,展现了他们劳动后的愉快心境。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对采珠劳动的赞美。
诗中的第一部分描述了采珠者夜间随潮乘月,沿溪入海去采集珍珠的情景。诗人运用了三句一转的手法,前三句写人,后三句写景。前者畅快奔放,后者沉静蕴藉。这种有机的统一很好地反映了采珠者劳动归来的愉快心境。
第二部分描写了采珠者归程中的欢快心情。小船摇进,离家越来越近,采珠者情不自禁地用桨扣敲着船边,唱起了歌。歌声在悠静的水面上分外清晰响亮。这种欢快的心情表达了采珠者劳动后的疲乏和近家的喜悦。
接着,诗人通过回忆来表达采珠者的心情。回忆中提到了“采真珠处水风多”,暗示了采珠地点的开阔和劳动的艰苦。虽然没有明言劳动的收获,但从人物前面的心情中可以感受到。这些回忆是由归程中微风拂面而来的,通过写歌声、风声和船行,诗人用动态的笔法描绘了采珠者归来时的欢快、兴奋和悠然自得。
最后,诗人转换了笔调,描写了夜晚的静谧景物。小船扔入溪口,歌声已止,只见溪岸、木桥和山月从眼前缓缓移过。夜深雾浓,水烟深锁,烟雾中时而可见岸边悬垂挂至水面的千万朵豆蔻花。这些景物是人物目中的景物,人物兴奋过后沉静下来,但心情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展现了采珠者劳动后的愉快心境。诗中的转折和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采珠者的辛勤劳动和归来时的喜悦,同时也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宁静。整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人物和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乡子·归路近》赏析详情»
李珣(855?-930?)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字德润,他的祖先是波斯人。他居住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大约在唐昭宗乾宁年间活动。尽管他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诗句常常令人动容。他的妹妹舜弦是王衍的昭仪,他曾经以秀才的身份预备参加贡试。此外,他还通晓医理,兼卖香药,这表明他仍然保留着波斯人的身份特色。蜀国灭亡后,他也没有投身于政治事业。李珣著有《琼瑶集》,但已经失传,现存有他的词作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其中多是表达感慨之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