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她的皮肤透出冰雪般晶莹的光彩,即使是藐姑射山上的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产的新花样的蜀锦并不适合她。她特意穿上朴素的日常服装。温暖的日子里,她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焚烧着香,烟气弥漫,叫她起来,她很晚才起来。东方朔的风格与众不同,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称为“儿”呢?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⑵冰雪二句: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里在形容继室王闰之的肌体外貌,有如住在遥远的射姑神山上的仙子,她的肌肤有如冰雪一般洁白散发香气,容态有如处女一般柔美轻盈可爱。不似伊:还赶不上你。伊,你。
⑶濯(zhu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郊,又名浣花溪或百花潭,是著名蜀锦的产地。《成都记》云:“濯锦江,秦相张仪所作,土人言此水濯锦则鲜明,他水则否。”非宜:不适宜。
⑷故著句:用张籍《倡女词》句:“轻鬓丛梳阔扫眉,为嫌风日下楼稀。画罗金缕难相称,故着寻常淡薄衣。”此言王闰之勤俭朴素,平时只是穿着淡薄寻常的衣服。
⑸下重帏(wéi):放下层层的幕帐,表示清净安睡。化用李商隐《无题》诗:“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⑹索:须,应,得。
⑺曼倩(qiàn)三句:曼倩是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的字。在古代传说中,东方朔是个仙人。西真曾称东方朔为“邻家小儿”。事见《汉武内传》。这里是说王闰之超尘拔俗,仙姿翩翩。她生在四川青神县,与东坡的故乡眉山是邻居。底事:这事。儿:对晚辈的昵称。
《南乡子·有感》译文及注释详情»
《年谱》、《纪年录》、《总案》失载,朱本、龙本、邹王本未编年。这意味着无法确定《年谱》、《纪年录》和《总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同时,朱本、龙本和邹王本也没有编年。因此,对于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只能通过推断和猜测来得出结论。
根据薛本的推断,这首词是苏轼为赞美继室王闰而写的。然而,具体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只能初步推测是在元祐六年(1091年)的春天创作的。
由于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和资料,我们无法得知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具体背景和动机。然而,从词中的赞美之辞和苏轼的文学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词可能是苏轼对王闰的赞美和祝福之作。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其豪放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词作也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对时事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在这首词中,苏轼可能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王闰的赞美和祝福之情。他可能以王闰为灵感,借助春天这个象征新生和希望的季节,表达了对王闰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
尽管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但通过对苏轼的了解和对词作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首词可能是苏轼为赞美继室王闰而写的,创作时间可能是在元祐六年的春天。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豪放的文学风格和对王闰的美好祝愿,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乡子·有感》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以姑射山上的仙子相比拟,形容了爱妻闰之的肌肤洁白细嫩,散发着微微香气,美貌超过了神女。下文则从闰之的穿着打扮上描绘了她的勤俭质朴,表达了词人对她的赞美。词人在另一首词中也高度评价了闰之的品德道德。下片进一步描绘了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令人更加珍爱她。最后一句用典引用了《汉武内传》,以此展示了词人的自信和自傲心态。整首词描绘了闰之的外貌和品格美,清新婉丽,明净流美,用典寓意,自然高迈。 《南乡子·有感》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